《原创》江苏省2014—2015学年高二语文(苏教版)必修五检测案:1.2南州六月荔枝丹
课堂检测—— 南州六月荔枝丹 第一课时 姓名:
1̣̣̣ 下列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无误的一组是( )
a粗糙cāo 红缯zēng 乳酪lào
b背负bèi 树冠guān 萌蘖niè
c龟裂guī 宋徽宗huī 贮藏zhù
d谚语yàn 紫绡qiāo 果梗gěng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词)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
a.紫绡(生丝织的绸子)兼程(既走水路,又走陆路)
b.醴酪(甜酒)日啖(品尝)
c.密移造化出深山(自然、天然)绛囊(深红色)
d.山顶千门次第开(第二次)浑圆(全、满)
3.选出下面有误的一项:( )
a.“南州六月荔枝丹”这个题目是从明朝陈辉《荔枝》诗中借来的句子。
b.“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是引用苏东坡的两句诗,文章借此说明应发展荔枝生产以满足广大人民的需要。
c.“飞焰欲横天”出自北宋邓肃《看荔枝》诗,“横天”,横布于天边。
d.白居易说:“一日而变色,二日而变香,三日而变味,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说明荔枝不耐贮藏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1~4题
信息高速公路”的概念几乎一夜之间传遍世界,没有人再怀疑人类已经进入信息时代。高速多向的全球信息传播,将使人类再无隔绝孤立之虞。在这样史无前例的成就中,新的危机却悄悄萌发了。
思想家梭罗曾说过:“我们热切地挖掘了大西洋隧道,期望新旧大陆更为密切地接近,实际上传来的最新消息不过是阿德莱亲王打了个哈欠。”危险正是在这里。对于传媒来说,葛底兹堡大战和王室打哈欠没有本质的区别,这就有可能湮没了真正有价值的信息。信息的创造是不平等的:有的有用,有的无用;有的可信,有的可疑;有的之所以被传播,只是因为偶然的错误。借助现代化科学手段,信息一秒钟可以到达月球,可以绕地球七圈半,等发现了错误再纠正,收到信息者可能已经关闭了收音机。未来社会的信息过剩,一如生产过剩带来经济危机一样,很可能是人类进步所付出的必然代价;信息过剩和信息的快速传播将导致信息的贬值。
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又进一步指出:“大量但无用的信息,不是资源,而是灾难。”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系统的建立,信息污染也会越来越严重,人们每天要接受许多与自己无关或互相矛盾的信息。英国科学家戴恩•谢恩克斯认为,过去十年里计算机的发展是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症结所在。因特网的全球化趋势使得任何只要拥有必要设备的人都可以将自己的信息发往世界上的任何地方,同时也可以接受大量各式各样的信息。这样做的后果是,人们在解决一个问题或者在做出一个决定之前会不由自主地求助于它,而这也使许多人疲于应付,筋疲力尽。当然,这种“不由自主”是源于担心自己跟不上信息发展的心理压力。目前,世界各地的人们已经开始注意并在努力防止这种日趋严重的危害。
1第二段中,作者借用梭罗的话,是为了说明( )
a.信息太多,传播太快,会造成人们预想不到的危机。
b.信息过剩会降低信息的质量,影响双方密切的接近。
c.过剩信息的快速传播,将可能湮没真正有价值的信息。
d.信息的快速传播,使人们无法判断某些信息之间的本质区别。
2第二段中,画横线的语句作者要强调的意思是( )
a.高速多向的信息传播将会造成信息的创造和质量的不平等。
b.在高速多向的信息时代,对信息及时准确地传播和判断的重要性。
c.充分肯定了“信息高速公路”给人类带来的好处,但要注意纠错。
d.信息的快速传播将给人类带来许多无法及时纠正的错误信息。
3据第三段内容,对“信息污染”产生的客观原因,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过去十年计算机的飞速发展。
b.因特网全球化趋势的逐渐形成。
c.人们心理上对大量信息的依赖。
d.发送与接受信息的简便快捷。
4观全文,对第一段中提到的“新的危机”的正确理解是( )
a.信息过剩与经济危机 b.信息贬值与心理压力
c.信息传播与信息污染 d.信息贬值与信息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