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江苏省2014—2015学年高二语文(苏教版)必修五检测案:3.3纪念刘和珍君(3)
课堂检测—— 纪念刘和珍君3 姓名:
1、选出对红字句子表达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
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就将这作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答( )
a.这是一段议论性文字,红字句子深刻地揭露了社会的黑暗:他们甚至对鲁迅先生的痛苦都要表示快乐!
b.这是一段心理剖白,红字句子表明鲁迅先生沉痛悼念死难烈士,要与黑暗的社会斗争下去的决心。
c.这是一段记叙性文字,叙述了鲁迅先生的内心活动,红字句子表明鲁迅先生无以纪念死难烈士的惭愧心情。
d.这是一段议论性文字,红字句子痛斥了黑暗的社会,表明鲁迅先生以“苦痛”来纪念死难烈士的心迹。
3、文中引用陶潜《挽歌》的目的是( )
a.批评庸人,表在对庸人的不满。
b.给烈士亲属以安慰。
c.有青山埋忠魂之意,寄托了作者牢记死者遗愿,死者当与青山同在的深挚感情。
d.表达了作者反对徒手请愿,对无谓牺牲的遗憾。
4、“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各项是( )
a.哪怕希望是微茫的,真正的革命志士也会勇敢地前进。
b.即使是苟且偷生的人,也会从这流血事件中看到希望。
c.苟活者不应该悲观,因为有真的猛士在为希望战斗。
d.这句话,十分恰当地评价了“三•一八”死难烈士对未来的意义。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一位外国人善意地问我:“鲁迅真可以称为文学家吗?”我懂得他的意思:鲁迅的文章犀利有余而文学性不足。我也觉得鲁迅还缺少一两部纯文学的代表作。我早就在他的文章中品味过某种有苦难言的滋味,对于祖国前途的沉重责任感逼迫他的文章理论化,他不愿活得轻松,写得潇洒,他没有著作一部大书的余裕和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