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相轻,自古而然。”这是魏文帝曹丕说的话。魏文帝离现在已是很“古”,他嘴里的“自古”又古到何时,不得而知。但文人这毛病,肯定是病期超长。
文人为什么相轻,其实不难理解。流派、学脉、才气、见解诸多不同,造成互相不理解,于是乎都觉得对方的东西不行。当大家都只拿自己的标尺去衡量别人时,自然只有这么一种结果。
相轻的事,不只在同时代的人中才有,隔着几十几百年照样发生。但是这类相轻,往往是极单纯的。比如,唐朝苦吟诗人贾岛写过两句诗:“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据说他先写了“独行潭底影”这句,但始终找不到恰当的对句,过了好几年,才想出下句。他自注云:“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但到了宋朝,《临汉隐居诗话》作者魏泰却在书中嘲笑他说:“人岂不自知耶?及自爱其文章,乃更大缪,何也?……不知此二句有何难道,至于三年始成,而一吟泪下也?”魏泰虽然也有名气与才气,但在文学史上,未必高得过贾岛。他说贾岛“有何难道”,无非是想显摆自己才气更高,虽然草率一些,其余倒也并没有太多“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