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校园通试用在线留言
我有资料要上传您的位置:网站首页>>学案中心>>历史学案>>历史学案导学

《备课参考》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知识要点解析:第4课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资料类别学案

学案导学 

提供方式免费

下载扣点0 (该资料免费下载

教材版本岳麓版

使用学科历史

使用年级高一

上传人百变虾

更新时间2014-12-03 13:17:23

下载统计

评论(发表评论 报错收藏

| 更多

最新资源

基本信息   在线预览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课文知识点解析 一、金属冶炼术的进步 1.冶铜技术 (1)时间:从夏朝二里头文化时期到春秋末期,约15个世纪,是我国历史上的青铜时代。 (2)规模: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中,已经有小件铜器出土,商代的青铜器出土地点则非常广泛,大型铸铜遗址的发现,表明当时的生产规模已经很大。如湖北大冶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分布范围达2平方千米,展示了古代先进采矿和冶铁技艺的实际面貌。 (3)数量和种类:商周的青铜器物最为精美,品种十分丰富,并出现了铭文和精细的花纹。其中礼器、兵器、乐器、饮食器等较多,生产工具较少。每一类又分很多种,如兵器有斧、剑、戈、刀等。 总之,中国古代的青铜器是我国对人类物质文明的巨大贡献,无论是规模、铸造工艺、造型艺术还是品种,世界上都没有其他国家地区可以与之相媲美。中国古代的青铜器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2.冶铁与炼钢技术 (1)技术的进步:中国开始冶铁和使用铁器的年代目前尚无定论,但已知最早的人工冶炼的铁器属于春秋时期,且主要是块炼铁和生铁。 查一查:什么是块炼铁和生铁? 解答:块炼铁是指低温(800~1000℃)炼制出来的产品,要经过锻造才能制成可用的器件,固体,又叫“锻铁”。生铁又称铸铁,是高温(1150~1300℃)炼铁的产品,液态,可以直接铸成器件,有效地提高劳动生产率。 春秋时期生产技术进一步发展,钢为块状钢,汉代出现了炒钢和铸铁脱碳钢,南北朝则出现了更先进的灌钢法。这些技术的更新使钢的含碳量降低,增加了硬度,从而使钢的质量、产量大增,实用性增强,为铁器大量应用于生产和军事活动奠定了技术基础。 (2)燃料的更新:汉代人们开始使用火力更大的煤来冶铁,炉温提高,钢铁的硬度也就大大增加了。 补充:北宋时期用煤冶铁已经很普遍,居民生活也开始用煤。苏轼的《石炭》中就曾写道“岂料山中有遗宝,磊落如繄万车炭。流膏迸液无人知,阵阵腥风自吹散。根苗一发浩无际,万人鼓舞千人看。投泥泼水愈光明,烁玉流金见精悍。……” 这是冶金史上的一大进步,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使用煤的国家。南宋末年我国又开始用焦炭冶铁,明朝流行开来,比欧洲早了约5个世纪。 二、衣被天下 在新石器时代已经发现了早期纺织技术的萌芽,最早的纺织原料是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绸的国家,仰韶文化和良渚文化都发现了丝织品的遗迹。之后,我国丝织技术发展迅速。 1.丝织业:西周以后我国丝织业工艺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1)西周至西汉:战国时期丝织品的品种已经很丰富,荀子的《蚕赋》就曾认真总结劳动人民养蚕的经验。秦汉以后我国丝织业生产进入兴盛时期,品种日益丰富,如西汉能织出锦、绣、罗、纱等许多种丝绸,出现了一些丝织业的中心城市,如长安、临淄等,从丝绸之路不断外销,使中国获得了“丝国”的称号。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禅衣就是当时丝织技术成就的代表。 (2)唐宋明清:这一时期我国丝织业技术进步更大。汉代出现的提花机到了唐朝已经基本定型,唐朝的缂丝技术在宋代风行,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江南地区日益成为丝织业的中心。明清时期丝织业达到鼎盛,最早的资本主义萌芽就是在江南的丝织业中出现的。 想一想:丝织业发展迅速的时期有何共同特点?这说明了什么? 解答:丝织业发达的时期都是我国古代国家统一、政局稳定、农业经济迅速发展的时期;说明手工业的发展与农业发展联系密切,又都受政治因素的影响。 2.棉织业 (1)棉花的种植:我国棉花的种植始于东汉的新疆地区,并有了棉纺织业。但是棉花的种植推广缓慢。北宋时期棉花由福建广东推广到长江流域,元朝时种植遍及南方,这为棉纺织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技术的革新:内地的棉纺织技术长期落后,元代的民间纺织能手黄道婆,从海南将黎族人民的先进棉纺技术带回家乡松江,特别是推广了“捍、弹、纺、织”工具。她还发明了脚踏三锭纺车,能同时纺三根纱,大大提高了纺线的效率。这不但使棉纺织业成为新兴的手工业部门,还使棉布流行,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 补充:“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 议一议:棉布为什么能很快取代丝织品的主导地位? 解答:丝织品较为贵重,主要为上层社会所消费,广大民众的衣料往往是麻布,辛苦劳作的织女却衣衫褴褛;而棉布物美价廉,柔软、舒适、温暖,且比丝织品结实耐用,适合各阶层人民使用;农业的发展,棉花在全国的普遍种植也为此提供了条件;元朝棉纺织技术的革新等。因此到明代后期它取代丝、麻、毛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 三、从烧陶到制瓷 1.制陶业 想一想:制陶业在新石器时代产生是出于什么样的需要? 解答:制陶业是原始手工业的一个重要部门,人类第一次创造出自然界不存在的东西,用来适应存储食物或水的需要,而这是定居生活的前提和基础。人类有了原始农业,才开始定居的生活,因此原始农业的产生推动了原始手工业的产生。 (1)种类:我国半坡居民已经有了较高的制陶技术,他们制造的陶器上面绘有彩绘的图案花纹,称为彩陶;而黑陶是大汶口文化晚期的典型器物,乌黑光亮,薄如蛋壳,工艺水平很高,同时还有胎薄质硬、色泽明丽的白陶,为向瓷器发展奠定了基础。 (2)技术:最初,制陶的技术工艺很粗糙,水平很低,人们用捏制法、泥条盘筑法和范制法,烧制的温度低,厚薄也不均匀;仰韶文化中期,出现了慢轮加工技术,大汶口文化晚期又发明了先进的轮制法,使陶器的造型更加圆润、光滑。但是整体来讲陶器还是工艺较低的产物,温度低、硬度差,人类文化的早期都有制陶业阶段。制陶工艺的高度发展就是制瓷业了,这是我国独有的伟大发明。 补充:一般认为,瓷器至少应具备三个条件:用瓷土即高岭土作胎;胎表面必须施用玻璃质釉;瓷器烧成温度至少要在1200℃左右。这样烧成的器皿质地坚硬,敲击能发出金石声,成品的吸水率低,工艺要远远高于陶器。 2.制瓷业:(1)发展历程:商周时期我国就出现了原始瓷器,东汉晚期,制瓷技艺终于成熟,烧出了青瓷。 魏晋南北朝时期制瓷技术飞速发展,北朝时成功烧出的白瓷,就是当时先进工艺的代表。白瓷含铁量低,技术水平极高,它的产生,为我国制瓷业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隋唐的制瓷工艺臻于成熟,制瓷业成为一个独立的生产部门,瓷器使用普遍。唐朝陶瓷业的唐三彩,为后代彩瓷的产生开辟了道路。邢州的白瓷和越州的青瓷最为有名,唐人曾写诗称赞说:“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宋代的制瓷工艺又有新的提高,景德镇成为“瓷都”,还形成了“官、哥、汝、定、钧”五大名窑。 元明清在彩瓷生产方面又获突破。元朝烧成了著名的青花和釉里红,进入彩瓷生产时期,明代有斗彩和五彩瓷,清代有闻名中外的粉彩和珐琅彩等。 (2)国际地位:瓷器这种工艺化学产品,世界上以我国发明的最早,早在唐代,我国瓷器就通过丝绸之路和海路大量远销国外。11世纪,我国制瓷技术传到波斯,后来又传到阿拉伯等国,15世纪才传到欧洲,17、18世纪我国瓷器风靡欧洲。因此,瓷器取代了丝绸,成为中华文明的新象征,具有很高的国际地位。古代中国瓷器是炎黄子孙对世界文明作出的又一伟大贡献。 四、官私手工业的消长 中国古代的手工业部门,除了冶金、纺织、陶瓷外,造纸、印刷、造船、制盐等部门也很发达。这些手工业部门的经营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从以官营为主向以私营为主演变。 1.官营手工业 (1)时间:从西周到明代前期,官营手工业一直占据着最主要的地位。 (2)特点:官府统一经营管理,工匠集中于官设作坊内,使用官方供给的原料,在工官的监督下,加工官府指定的产品,工匠身份世袭。 (3)评价 归纳一下:阅读教材第33页最后一段关于齐国官营手工业的小字,归纳官营手工业有哪些优势? 解答:优势:官营手工业往往资金雄厚,生产范围广泛,规模庞大,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高,有助于分工协作的进行等,这些都有助于古代手工业的发展。 局限:官营手工业的产品不进入市场流通,因此缺乏竞争,产品质量低劣;采取强制劳动和囚徒式的管理,很难调动工匠的生产积极性,生产效率低下等,这些都限制了手工业的进步。 (4)内部生产关系的调整:官营手工业往往采取征役制强制劳动,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商品关系日益发展和普遍,官营手工业扩大发展所需的人手不足,不得不采取了雇募制,即按时或按工付给工匠报酬。这种变化意味着官营手工业对劳动者的控制放松,有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是生产关系的一大进步。 2.私营手工业 (1)产生和发展:私营工商业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是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变革的产物。随着封建城市的增多,独立的手工业经营者也越来越多,但在官营手工业占主导的情况下,受到诸多限制,在曲折中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私营手工业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明朝后期开始在制瓷、矿冶、纺织等行业中占据主导地位。 (2)经营方式:可分为三个阶段,唐以前私营手工业生产主要以农民家庭副业和城镇家庭小作坊的形式进行;唐宋以来,农村家庭手工业的商品化程度大大加深;明朝中后期,在规模大增的基础上孕育出了雇佣劳动关系。 总之,我国古代的手工业在冶金、纺织、陶瓷等部门都创造了辉煌的成就,经营方式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它在农耕经济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特邀主编老师 wangzhong@ks5u.com 点评:

《备课参考》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知识要点解析:第4课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资源难易程度:★★★★★★★★★★★★★★

成套相关资源
下载过本资料的用户还下载过
一周排名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