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校园通试用在线留言
我有资料要上传您的位置:网站首页>>学案中心>>语文学案>>语文学案导学

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讲解与例题:第3单元 第9课 劝学

资料类别学案

学案导学 

提供方式免费

下载扣点0 (该资料免费下载

教材版本新人教版

使用学科语文

使用年级高一

上传人百变虾

更新时间2014-03-23 16:14:51

下载统计

评论(发表评论 报错收藏

| 更多

最新资源

基本信息   在线预览

第9课 劝 学 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高尔基也有“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名言。那么,获取知识的途径是什么?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学习,不停地学习!学习是人的一种本能,重要的是如何把这种本能转化为一贯自觉的行动。关于这一点,两千多年前集儒家之大成的荀子所作的《劝学》就对此作了精辟论述和循循善诱的解释。学习这篇文章,一要积累文中出现的文言知识,二要了解学习的重要性和应有的正确态度和方法。 《劝学》是荀况的代表作之一。荀子和孟子同属于儒家学术的派别,但在人性问题上,荀子与孟子的认识恰好相反,孟子认为“人之初,性本善”,人要保持自己的善性;荀子认为人性本恶,人要通过后天的学习、反省才能够弃恶扬善。荀子还认为人认识客观事物,首先要通过感觉器官和外界事物接触,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他主张“明礼义而化之”。因此他十分重视教育的作用,强调教育的重要性。《劝学》是《荀子》的首篇,是荀子五十岁游齐,为稷下学宫祭酒(学宫的最高长官)时,针对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写下的鼓励学习的箴言。文章分别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态度以及学习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全面而深刻地论说了有关学习的问题。 ★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字卿,后避汉宣帝讳,改称孙卿。战国时期赵国郇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学派代表人

特邀主编老师 wangzhong@ks5u.com 点评:

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讲解与例题:第3单元 第9课 劝学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资源难易程度:★★★★★★★★★★★★★★

成套相关资源
下载过本资料的用户还下载过
一周排名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