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秋声赋 1.掌握并梳理“金”“疾”“而”“其”“及”“之”等文言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能够深入体会作者在文中抒发的世事艰难、人生忧劳的感慨之情。 3.学习文章用各种手法,尤其是巧用比喻,摹写秋声,化抽象为形象的写作手法。并能运用比喻手法进行片段习作。 1.连线作者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提倡“文”“道”并重,反对浮靡文风。所作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六一诗话》开创了“诗话”这一新的体裁,对后世诗歌理论的发展有一定影响。主要作品有《醉翁亭记》《踏莎行•候馆梅残》《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秋声赋》。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公集》。 2.探寻背景《秋声赋》写于作者53岁时。作者晚年虽身居高位,但回首往事,屡次遭贬,内心隐痛难消。又因政治和社会时局心情郁结,对人生短暂、造化无情感伤于怀,作者此时处于不知如何作为的苦闷时期。所以他对秋天这一季节特别敏感,《秋声赋》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赋,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讲究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形式上注重铺陈、排比、对偶、夸张,侧重写景,借景抒情。最早出现于诸子散文中,叫“短赋”;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叫“骚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