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列表
云南昭通实验中学介绍
浏览:15774次

 昭通市实验中学,原名昭通地区第三中学,创建于1957年秋,当时称云南省昭通第三中学。1962 年秋与昭通地区二中合并,共办学五年,先后招收五个初中班,毕业学生约为1250人。1972 年10月恢复原昭通第三中学,更名为“昭通地区第三中学”。1987年9 月1日根据省教育厅批准正式更名为“昭通地区实验中学”。2009年昭通实验中学喜迁海楼路新校区。

学校简介
    学校位于昭通市城东南的市区中心地带,文渊街185号。原昭通一中旧校址。这里是最能牵动昭通人人文情 感的地方。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厚重的文化积淀。早在清朝雍正年间:即公元 1730 年、清政府在当时的乌蒙地区实施改土归流政策,由于统治者的暴政,激起各族人民的反抗,云贵总督鄂尔泰派兵血洗乌蒙土城,使原来繁荣一时的乌蒙土城变为一片废墟,之后便迁新城于今天的昭通城。取“昭宣通明”之意,故为昭通。在建城的同时便于昭通城东南约 10 公里 的八仙海畔建立“昭阳书院”。不久,昭阳书院搬迁到城内(即现在的昭通市实验中学所在地)。并更名为“凤池书院”。这便是昭通最早办学的地方,又称“孔庙”或“黉学”。至今学校尚保留有孔庙遗迹文庙大门、状元桥,校内古柏森森,绿树掩映,汉碑晋墓相映成趣,古朴粗犷的石狮、洗砚池、泮池等,无不映证出这里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积淀。书院汇集了当时一大批文人学者,孕育了诸如肖瑞麟、辛联玮等众多才华横溢的文化名人。他们招徒讲学,传播文化,为那时昭通文化的繁荣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发展历史
    民国时期,昭通书香世家出身的张本钊、张本钧兄弟奉命创办“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张氏兄弟先后担任校长,而省立第二师范学校成为当时全省著名的七所师范学校之一。不久又更名为昭通中学。在这里又培养出了蜚声中外的国学大师姜亮夫先生,还有西南师范大学著名 历史学教授邓子琴先生。恢复昭通地区三中以后又从这里走出了 2003 年中国最年青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张亚平先生。
    原地区三中办学共15年,毕业76个初中班,毕业生约为4700人,41个高中班,毕业生约为2200人,其中升入大专的学生有301人,升入中专的学生有228人。
    自1987 年更名实验中学以来,该校在上级有关部门的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不断扩大办学规模,采取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诸多办学措施,使办学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特别近年以来,随着新的办学理念、新的管理措施的实行,竞争机制、激励机制、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模式相互渗透,互为补充使该校成为昭通颇具特色的一所二级一等完全中学,并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同和好评。目前、在市委、市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该校新校址的选址工作基本结束,一所设计规范,布局合理,现代化的实验中学即将拔地而起,那时该校将迎来大展宏图的新时期,必将为昭通教育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2009年9月1日,昭通实验中学新校区落成典礼,全体师生喜迁新居。中科院院士张亚平,市长王敏正,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陆琴雯,副市长韩梅,市教育局局长平锦,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区长陈树清、副区长李启章等领导及相关学校负责人参加了落成典礼。
实验中学新校区占地245.52亩,建筑面积71289平方米,总投资1.24亿元。 
    2008年7月开工建设,9月1日并投入使用。新落成的实验中学功能齐全、设施完备,能满足5000人的就学和3500至4000人的住校生。
目前,实验中学已升为一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