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点 1、“以我为主” ①对我国影响最大的事件。如探月、十七大、一号文件精神、黄金周休假制改革、太湖蓝藻事件(公共安全问题)等。 ②在内容上主要是体现国家意志和利益,体现人类追求,有定论,具有长效效应的内容。 ③对国际时事问题入卷与否,取决于这一事件与中国的相关度,依赖于中国所可能做出的政策回应和政策选择。 2、“以经济建设为主” 经济建设、科学发展是最近高考题的重头戏。 3、“以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主” 对策 “四个关注” 1、对热点问题进行知识性关注。 如:国家的宏观调控 2、高度关注党和国家现阶段重大方针、政策,尤其是调整部分。 ㈠党的十七大 与经济常识相关的知识 ①“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发展方式”。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可从三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增长方式有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 第二、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第三、提出“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 ②GDP翻两番:首次由“总量”→“人均”。 总量标志的是国强,人均则是民富 ③分配问题上。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④把“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 →“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 ⑤创业带动就业。 关注政治常相关的知识 ①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坚持国家一切权利属于人民,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障公民的知情权、管理权、表决权、监督权。 ②公民意识的核心是权利意识。 ③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④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自身建设。 ⑤把“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作为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重大举措。 ⑥反腐倡廉。 ⑦和平发展、和谐世界、互利共赢的外交理念。 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安全上、 环保上相互帮助、协办推进,共同呵护人类以生存的地球国家。 ⑧正式纳入“和平协议”的新提法 十七大的理论精华 ①科学发展观 第一要义是发展 核心是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根本方法是统筹兼硬 ②首次提出了“生态文明”理念 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主要问题: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的趋势尚未缓解,价格 上涨压力加大,农业基础依然薄弱,节能减排形势 相当严峻,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还比较突出。 08经济8 大任务: 1、完善和落实宏观调控政策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好势头 2、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地位, 增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活力 3、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4、加大攻坚力度 确保节能减排取得重大进展 5、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6、全面深化改革 完善推动科学发展 ,促进社会和谐体制机制 7、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 8、着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 中国十年来首次提出从紧的货币政策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明年经济工作时明确提出,明年要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从‘稳健’转为‘从紧’,发出强烈的政策信号。相比前几年,当前中国经济形势已有较大不同,这一政策的出台也是基于政府对当前物价连续上涨、货币信贷增长过快等宏观形势的准确判断。 ㈢08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1月30日正式公布。这是近5年来第5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中央一号文件,也是改革开放以来第10个以“三农”问题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 04年---促进农民增收 05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农业核心竞争力。 06年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07年发展现代农业。 主要内容: 一、加快构建强化农业基础的长效机制; 二、切实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 三、突出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四、着力强化农业科技和服务体系基本支撑; 五、逐步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六、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和深化农村改革; 七、扎实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八、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 ㈣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展望08发展图景: 1、抓“两防”:财政货币的政策,保证国民经济发展要“稳求进中,又好又快”,防过热,防通胀。 2、夯基础:支农政策创历史新高,08 安排三农支出5625。 3、调结构:在“好”字上做文章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增长主要由依*投资出口推动向依*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转变。 3、关注新经济 经济常的核心问题是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 旅游经济、2002年开封 气象经济、2003年气象经济 海洋经济、2004年海洋经济 知识经济、奥运经济、航天经济、创意经济、拇指经济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