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高考热点: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端午节2008-10-18 10:23:00 阅读 参与讨论()

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一、背景材料:

2008年6月8日,又到一年粽飘香。端午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只要你用心去体会,它是优雅的、浪漫的,时尚的、欢快的。汨罗成为我国少有的列入火炬传递城市的县级市之一,正是其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端午、龙舟文化打动了奥组委官员。北京奥运会火炬于6月1日下午4点,开始了汨罗段的传递,汨罗向世界展现了“端午源头迎奥运”和“龙舟故里迎奥运”两大主题场景。汨罗被公认为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源头,吃粽子、赛龙舟、插艾叶等端午习俗从汨罗江两岸发源并沿袭千年,如今“汨罗江畔端午习俗”已经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规定端午节、清明节、中秋节各放假1天。
 
二、创新练习:
1、汨罗被公认为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源头,吃粽子、赛龙舟、插艾叶等端午习俗。“汨罗江畔端午习俗”作为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 下列旅游资源与其价值相同的是
A.西安的兵马俑和华山         B.北京故宫和八达岭长城 
C.台湾日月潭和阿里山         D. 福建莆田妈祖祭典和四川都江堰放水节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回答2-4题
2、汨罗位于湖南省东北部,属幕阜山脉与洞庭湖平原的过渡地带,西临洞庭湖华北平原的西部边缘地区,汨罗平原位于汨罗江及其支流溪谷两侧,属于
A.海积、冲积平原   B. 湖积、河积、冲积平原    C.湖积、洪积冲积平原    D.洪积、冲积平原
3、下列都属于传统文化的特点的是
①具有民族的特色②一旦形成永远不变③具有强大的继承性④在本民族有广泛的认同性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端午节相传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的大诗人屈原。每到这一天,人们会吃棕子、赛龙舟、插艾叶。回答4-6题
4、关于屈原说法正确的是:
①屈原生活在当时的楚国 ②他利用民间歌谣形式,创造出了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后人称为“楚辞体” “楚辞体”是采用楚国方言写的 ④所主持编写的《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 ①②③           . ①②③④             . ①③④         . ②③④ 
5、屈原最重要的代表作是:
A、《九歌》 B、《天问》 C、《离骚》 D、《九章》
6、每到端午节,人们会吃棕子、赛龙舟、插艾叶。这说明                           
①传统文化是对传统文艺的继承               
②传统文化具有自己的民族色彩  
② 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      
④传统习俗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汨罗成为我国少有的列入火炬传递城市的县级市之一,正是其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端午、龙舟文化打动了奥组委官员。回答7-8题
7、在各地奥运火炬传递过程中,许多人纷纷参与。这种奥运精神的传播过程属于:
A.传染扩散   B.刺激扩散    C.等级扩散   D.文化传承
8、在传统文化中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的是 
A、传统习俗         B、传统建筑       C、传统文艺         D、传统思想
9、端午节首次成为我国的法定节假日为丰富我国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供了便利。从消费的目的看,这种精神文化生活消费是家庭生活消费中的
A、生产资料消费   B、精神文化生活消费 C、享受资料消费   D、发展资料的消费
2008年5月26日,台湾5家航空公司今公布端午节两岸包机航班表。回答10-11题
10、端午节使两岸血脉相连的民族感情得到了交汇融合。这体现了民族具有  
①共同的宗教信仰    ②共同的地域 ③共同的经济生活 ④共同的心理素质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1、吃粽子、赛龙舟、插艾叶等端午习俗从汨罗江两岸发源并至今沿袭到台湾。这一事实不能表明的是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有形的、强制的 
B、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凝聚力之中
B、文化对政治有重大影响  
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
12、简答题:
材料一:自14—16世纪以来,欧洲的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以反对封建传统思想和宗教神学的束缚,倡导尊重个人首创精神,全面发挥个人潜能,把理性主义推崇为人的思想和行动的基础为宗旨的资产阶级民主运动,从资产阶级变革的现实出发建立了开明专制制度和民主政体,为近代科学发展立下了不朽功勋。是西方世界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起点。
 
材料二:而17—18世纪的中国正处于明代万历和清代嘉庆年间,虽然也经历了“康乾盛世”但由于这种没有先进文化指导无源之水的“盛世”尤如昙花一现,稍纵即逝。特别是此后的百余年间,清王朝仍以尊孔读经的儒家顽固派为支柱,实行闭关自守的锁国政策,妄自尊大,以天国自居,并且盲目遵循祖宗家法不可违的遗训,醉生梦死,麻木不仁导致殖民主义的侵略,中断了中国社会的正常发展,把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被西方世界凌辱的境地。
 
材料三: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强民族文化遗产保护;扩大对外文化交流。
1)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谈谈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认识。
2)从文化生活角度你能从材料一和材料二得出一个什么结论?
3)从历史学角度谈谈你对待中国古代文化和世界文化的态度。
4)从政治常识角度结合材料三说明,为什么要加强民族文化遗产保护,扩大对外文化交流?
 

以下答案略,如果您想查看完整资料,请点击这里下载

相关资源: 高考

网友评论

    现在有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

    ,欢迎留言!个性设置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网站最近动态
    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