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一、热点背景: 2008年11月3日-7日,海协会会长陈云林率七十四人的代表团访问了台湾,广受世界瞩目的历史性会晤----“陈江会”于11月4日胜利举行。海协会会长陈云林与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4日下午在台北签署四项协议,内容涉及两岸空运、海运、邮件与两岸食品安全,这意味着两岸“通邮、通商、通航”的“三通”将正式实现,使两岸同胞渴望了30年之久的两岸直接通邮、通商、通航变为现实,为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合作开辟便捷的路径,从而增进两岸人民福祉,带动两岸关系发展进入新的里程。陈云林与海基会会长江丙坤共同出席了两岸互赠珍稀动植物记者会,大陆赠送的是除了大熊猫“团团”、“圆圆”外,还有珙桐树,而台湾方面赠送的是长鬃山羊和梅花鹿。不断通过协商解决问题,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内容,这次两会在台北举行会谈,成为了两岸关系继续改善和发展的重要标志;协商进程的持续、成果的累积,将扩大两岸交往,增进双方互信,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迈入新的境界。 二、知识链接: B、历史学科: 1、基本史实 ①1292年元朝政府正式在澎湖设巡检司,管理台湾。②1624年荷兰侵占台湾,侵占达38年之久。③1661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④1885年,清政府正式将台湾建为行省,派刘铭传任第一任巡抚。⑤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台湾和澎湖列岛被割让给日本。台湾从此沦为日本殖民地达50年。台湾人民展开了反割台斗争(刘永福、徐骧等)。⑥1945年日本投降,国民党政府收复台湾。⑦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国民党政府退居台湾。造成海峡两岸分离状态至今。⑧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下,1980年以后,海峡两岸出现一股和缓松动的暖风,民间交往的坚冰已经打破,回祖国大陆定居、探亲访友、采访观光的人员不断增多,通邮、通航、通商的限制逐渐放松,两岸交流日益频繁。不过,台湾岛内分裂倾向的发展和某些外国反华势力的干涉,并在国际上制造“两个中国”和“一中一台”的言论,严重阻碍着和平统一的进程。 2、台湾问题的由来 ①台湾问题是国民党发动反共反人民内战的结果;②蒋介石在内战结束后,败退台湾,并在美国的支持下与大陆对抗,从而导致海峡两岸长期隔绝,分离的状态;③1999年李登辉抛出两岸关系是“国与国关系”的分裂言论,美国仍强调坚持《与台湾关系法》。陈水扁上台以后,延续李登辉的分裂路线。 3、台湾是中国领土的法律依据: (1)国内法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中明确指出:“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神圣领土的一部分”。②《反分裂国家法》明确规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义务。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国家决不允许“台独”。 (2)国际法 ①《开罗宣言》中规定日本侵占的包括北东三省、台湾、澎湖列岛在内的中国领土必须归还。②《波茨坦公告》进一步重申《开罗宣言》之条件必须实施。③1972年中美上海公报中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1978年中美建交联合公报中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惟一合法政府。 ④1971年联合国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证明世界上最权威的国际组织承认了“一个中国”。 从国际法角度可以看出,在1945年后,台湾业已归还中国,不复存在主权问题,目前存在于海峡两岸之间的统一问题,在性质上是中国实现国家统一的内政问题,而不是国际问题。同时,国际社会公认“一个中国”原则,台湾属于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这是早被确认了的,具有国际法的效力,任何要将台湾从中国领土分割出去的做法和主张都是违反国际法的。 4、台湾问题与中美关系 影响中美关系的因素有诸多方面:台湾问题、人权问题、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核不扩散问题、导弹防御问题、贸易问题等。其中最核心的因素是台湾问题,中美关系的发展始终受台湾问题的制约。台湾问题本质上是中国内战遗留下来的问题,属中国的内政,但其形成的背景及以后的发展都与美国相关。 (1)、从历史上看: 台湾曾是美国在远东的反共反华基地,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60年代末,美国支持台湾与中国对抗,甚至直接对该地区武力介入,阻止中国武力解放台湾; ② 妥善处理台湾问题为中美建交奠定了基础。1972年中美上海公报中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1978年中美建交联合公报中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惟一合法政府,1979年1月,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从现实看,美国对台湾问题的立场将直接影响中美关系的发展。鉴于美国在对台湾问题上认识的变化,中美达成三个联合公报,成为中美关系史上重要的里程碑。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综合国力的日益强大,美国认为中国对其构成挑战和威胁,因此台湾问题便成为美国遏制中国的一张王牌。总之,为了适应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其霸权利益的需要,美国在不断地调整其对中国和台湾地区的政策。 5、台湾回归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 有利因素:海峡两岸人民同祖同宗、血肉相连,文化一脉相承;80年代以来,两岸关系的坚冰已经被打破,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国人民渴望台湾回归、实现国家完全统一。不利因素:台湾岛内台独势力发展与猖獗; C 、地理学科: 1、熟悉台湾地区的地理位置及其组成,并分析说明其主要自然地理特征及其成因。 2、分析说明20世界70年代以来台湾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及其原因。 3、分析说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台湾地区与大陆间的经济文化相互交流发展状况及其重要意义。 4、台湾岛地质历史上与大陆相连,在台湾海峡发现古河道。 5、台湾岛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南部分布热带季风气候。 6、台湾岛森林资源丰富,樟脑产量居世界首位。 7、台湾盛产水稻、甘蔗和热带、亚热带水果。 8、进口、加工、出口型的经济。 9、台湾居民中以汉族为最多,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是高山族。 10、目前台湾与祖国大陆海峡两岸同胞都有早日实现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三、创新练习: 一、选择题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台湾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企业大量迁入大陆。回答10~11题。 10.这种产业迁移 A.是第三产业的迁移 B.是技术指向型产业的迁移 C.阻碍了迁入地的城市进程D.可能对迁入地的环境造成污染 11.台湾制造企业迁移的原因有 ( ) ①台湾地价较高 ②大陆服务业发达 ③大陆工资水平较低④台湾人口数量剧减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海峡两岸同胞的交往,有其地理和历史渊源。图略。回答12~13题。 12.图中水果“分布主导因素——销售主导因素”的正确组合是 ( ) A.气温、降水、城市一技术、资金 B.光照、地形、水源一冷藏设备、劳动力 C.降水、热量、地形一市场、交通运输 D.气温、土壤、城市一交通运输、信息 13.据图分析,港澳台地区共同的工业部门是 ( ) A.电子、纺织B.造船、化工C.玩具、钢铁D.机械、食品 下图下部为台湾岛沿回归线的地形剖面图,上部是该区相关地理事物沿线变化图。读图回答14~15题。 14.台湾岛生产、生活危害最大的两种自然灾害是 A.寒潮、洪涝B.地震、洪涝 C.台风、地震D.干旱、台风 15.①②两条曲线可能代表的分别是 A.光照、降水B.降水、光照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台湾与我闽疆一苇可通,其通中国也自隋,至今日千余年,即至明季郑氏之逐荷兰人亦已千有余年也。此千余年间我闽、广人民与斯地土著逐渐融合之陈迹,虽史缺有间,而用近一二百年间我侨民在南洋诸岛与土民融合之经历相比较,固不难想象以得。此后斯土虽随全国之后由清廷征服,而我民族同化之伟业固仍继续进行。清末,日本人窃据,以数十年之力即欲攫为己有。其施政也又徒暴力以压,迫切以求,四五十年中未尝念及土著之应有选举权与否。及迫于丧失,始思开放一小部分不平等之应得以为钩饵,所施极狭,所愿奇奢,多见其不知量也。 ------《台湾通史》第1节徐炳昶先生序 (1)试举出中央政府对台湾实行行政管理和台湾人民哲死捍卫国家主权的事例。 材料二: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陈云林于2008年11月3日率团抵达台湾,展开为期5天的访问。这是海峡两岸自1949年隔海对峙以来近60年间祖国大陆授权访台的层级最高的官员,也是大陆海协会自1992年成立以来首度由会长率团访台。因此,陈云林会长此行被认为极具历史意义。 (2)试述1949年以来,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关系发生了哪些变化? 材料三: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和新形势下发展两岸、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各项政策,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坚决反对“台独”分裂活动,绝不允许任何人以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祖国分割出去。 2008年3月1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 (3)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4)目前妨碍台湾与祖国大陆统一的政治因素有哪些? 17、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我们决不允许台湾从中国分离出去。 材料一:2008年3月1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和新形势下发展两岸、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各项政策,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坚决反对“台独”分裂活动,绝不允许任何人以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祖国分割出去。任何涉及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问题,必须由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共同决定。 (1)运用政治学知识分析,为什么中国政府在解决台湾问题上继续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同时坚决反对台独分裂活动? 材料二:海峡两岸经贸论坛以两岸经贸交流和直接通航为主题,围绕在全球化的浪潮下,两岸经贸交流对双方经济发展的影响,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两岸直航对产业发展策略、企业全球布局的影响等议题进行深入研讨,以促进两岸经贸交流。两岸经济发展存在很强的互补性,但由于没有实现“三通”,两岸贸易成本加大,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产品在对方市场上的竞争力,限制了两岸经贸的进一步发展。 (2)运用所学经济常识的有关知识,说明发展两岸经贸关系的正确性。 材料三:和平发展是两岸同胞的共同愿望。2008年上半年,两岸间接贸易保持大幅增长势头。2008年1至6月大陆与台湾贸易额达680.1亿美元,同比增长23.0%。其中,大陆对台湾出口为130.8亿美元,增长18.9%;自台湾进口为549.3亿美元,增长24.0%。台湾为大陆第七大贸易伙伴,第九大出口市场和第五大进口来源地。截至2008年6月底,大陆累计批准台资项目76339个,实际使用台资467.6亿美元,台资在大陆累计吸收境外投资中占5.7%,是大陆第四大外资来源地。 (3)根据材料一,谈谈你对材料二的认识。 以下还有政治学科链接和创新试题以及参考答案,如果您想查看完整资料,请点击这里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