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一、热点背景: 背景一:“应对气候变化技术开发与转让高级别研讨会”于2008年11月7日至8日在北京举行,由中国政府和联合国共同举办。来自70多个国家的政府代表和相关国际组织、企业、学术团体及非政府组织600多人参加。会议的主题是“促进应对气候变化的技术创新与技术转让”,推动明年联合国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取得成果。7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开幕式并发表讲话,他强调,在全球金融危机蔓延加剧、世界经济增长明显放缓的形势下,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绝不能动摇,行动绝不能松懈。 温家宝说,中国政府始终本着负责任态度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坚持把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作为基本国策,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战略,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了积极努力。他提出了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五项主张:第一,必须坚持国际社会携手合作应对气候变化。《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议定书》奠定了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法律基础,需要充分考虑各国的具体国情、发展阶段、历史责任、人均排放等因素,正视历史,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开展长期、广泛的对话和务实合作。第二,必须坚持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应对气候变化。当前气候变化主要是由于发达国家长期累积排放造成的,发达国家应当改变不可持续的消费模式,大幅度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并帮助发展中国家走适合国情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努力实现经济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有机统一。第三,必须坚持“共同但有区别责任”的原则。发达国家应当严格履行《议定书》下的义务,切实按照“巴厘路线图”兑现承诺,为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提供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的支持。发展中国家也要为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作出应有贡献。必须坚持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应当促进而不是阻碍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和消除贫困,应当有助于缩小而不是扩大各国之间的贫富差距和技术鸿沟,应当维护而不是损害国际社会的公平正义和社会和谐。第五,必须坚持依*技术进步应对气候变化。科学技术在认识气候变化规律、有效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国际社会应当在应对气候变化技术开发与转让方面加强合作,使广大发展中国家及时用上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先进技术,从而提高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二、创新练习: 历史上,人类征服自然的过程中曾留下许多宝贵的经验教训,当前世界人类仍然面临着许多共同的环境问题。阅读下图结合相关的知识回答6—7题。 6.下图是世界某些地区环境问题分布图,请阅读分析说明图中a、b、c分布区反映的环境问题是 A.a为森林破坏严重区 B.b为酸雨严重区 C.c为荒漠化严重区D.发达国家这些问题较少出现 7.图中,世界和中国均有大面积b地区的环境问题,其主要原因有 ①森林的滥砍滥伐②工业排放的废气③建筑工地上的扬尘 ④汽车排放尾气⑤家庭炉灶⑥大量开采煤、石油、天然气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④⑤⑥ D.②⑤ 右为某群岛示意图,a为20º,M线为昏线,读图回答8—9题: 8.若此时,一艘油轮在N地发生泄漏事故,油膜的扩散方向是 A向东扩散 B向西扩散 C向南扩散 D向北扩散 9.危及该群岛经济发展和生存的环境问题是 A飓风 B全球变暖 C海洋环境污染 D地震 2008年9月17日 第63届联合国大会会议开幕。会议的重要热点之一是如何应对气候问题。回答10-12题: 10.20世纪后期,标志着“可持续发展”理论和概念转化为行动的国际文件是 A.《联合国宪章》 B.《阿拉木图宣言》 C.《里约热内卢宣言》 D.《马斯特里赫条约》 11.美国与欧盟、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激烈交锋,争论和妥协成为这次大会的显著特征。在对待全球气候问题上的态度形成如此鲜明的反差表明 A.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B.立场不同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有不同的导向作用 C.事物之间的联系有时是有条件的,有时是无条件的 D.各国的国体、政体不同 12.为了控制燃烧煤炭、天然气等能源产生大量温室气体,专家在会上呼吁大力推动科技研究和创新,开发太阳能、核能、水电等清洁能源,并提高能源使用效率。这体现的认识论道理是 A.任何事物都处于因果联系之中 B.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联系在一起的 C.正确的认识对人们的实践能起指导作用 D.正确的认识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温家宝说,必须坚持“共同但有区别责任”的原则。发达国家应当严格履行《议定书》下的义务,切实按照“巴厘路线图”兑现承诺,为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提供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的支持。回答13-14题: 13.在去年的联合国气候大会上,一直拒绝欧盟建议厘定减排目标的美国,在取得许多国家的让步、不再坚持要在草案中提到减排目标后,作了轻微让步,使大会得以通过“巴厘岛路线图”。这表明美国政府履行了 ①政治统治职能②经济职能③社会公共服务职能④对外交流职能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美国等一些国家坚持在减排目标上称发展中国家应为减排负更多责任,这说明 A.美国对外政策的核心是维护美国的国家利益 B.美国政府加强了对科技发展的行政领导 C.美国政府准备用计划经济来取代市场经济 D.美国政府准备加大对石油等能源的生产数量 15.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经济发展必须建立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调整经济结构,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其实质是 A.贯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B.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C.效益是企业的生命,必须着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D.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16.从政治学角度看,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反映出 A.节约资源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B.我国要始终坚持走科技创新之路 C.认识是不断发展的,我们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D.我们党的执政理念发展到了新水平 17.读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从人地关系角度分析②阶段经济发展的特征,并列举一例由此产生的环境问题。 (2)③阶段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的关系有何变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分别列举一例②阶段与④阶段的主导产业,并比较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有何不同? (4)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的关系与图中哪个阶段相符?为改变这种状况应采取哪些措施? (5)从经济学角度说明世界各国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应对全球气候日益变暖的问题? 18.材料一:2008年8月,天气特别炎热,用电负荷持续攀升,广东、北京、上海、天津等地面临夏季用电高峰和奥运会保供电的双重挑战。为确保奥运期间的电力供应,西电东送的力度不断加大。《西电东送基本格局》图略: (1)从发电站能源来看,A、B处为____________力发电站,C、D处为___________力发电站。我国在E处建立核电站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目前能源构成与美国等发达国家不同的特点是什么? 材料二:2008年6月22日,世界主要石油生产国和消费国的能源部长或其代表在沙特阿拉伯西部港口城市吉达举行国际能源会议,讨论日益严重的高油价问题及其应对策略。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各成员国、俄罗斯、挪威、墨西哥和巴西等主要石油生产国,以及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中国和印度等主要石油消费国都派出代表参加了会议。 (3)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成立于1964年,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回答:这一组织成立时的成员国有哪几个?它的成立有何作用? (4)美国自二战以来,注重实行多元化的能源发展战略。其中,尤其是重视发展核能和核技术。请结合历史知识,概括美国在核能和核技术方面取得的成就。 材料三:2008年9月2日-4日,中国国际能源发展会议在广州召开,会议指出:当前世界能源危机的根源是供求关系导致燃料价格持续走高,确保能源供应是每个国家把握能源主动权的关键。 (5)分析“确保能源供应是每个国家把握能源主动权的关键”的哲学道理。 材料四:我国能源相对稀缺,人均能源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一方面,我国面临着能源短缺;另一方面,却存在着对能源的浪费现象。据有关数据,我国在生产同等国内生产总值的情况下,资源和能源消耗是发达国家的10倍。因此,中共十七大提出,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6)结合材料,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应该怎样缓解我国经济发展中能源制约的矛盾? 以下还有创新试题以及参考答案,如果您想查看完整资料,请点击这里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