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高考热点:政治主观题复习总攻关(一)2008-11-14 11:31:00 阅读 参与讨论()

下面的十个攻关复习点是现在所发生的时事热点里涉及最多的政治学科相关知识点。大家在平时接触时事新闻时可以有意识地渗透这些相关知识。这个学习方法我们在版块中也提到过。

一、 公平分配与和谐社会

◆经济常识◆

⒈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实现居民投资渠道的多元化。

⒉要完善税收制度。

⒊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实现城乡、区域之间协调发展,有效解决区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⒋逐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需求。

⒌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⒍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体现了以劳动者为本的理念。

◆政治常识◆

⒈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广大人民群众都平等的享有各项权益。

⒉我党是我国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客观要求,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

⒊我国国家机构是人民利益的执行者和捍卫者,国家关注社会公平,体现了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⒋国家要履行经济、社会公共服务、文化等职能,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⒌我国公民与国家的关系是和谐统一的关系。

◆哲学常识◆

⒈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坚持发展的观点。

⒉矛盾是对立统一的,要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将二者辩证地统一起来;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初次分配与再分配效率与公平的侧重不同。

⒊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二、中国探月工程的理论思考

◆经济常识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符合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党和国家重视科技工作体现了这一点。

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够为资源优化配置发挥更有力的作用,能够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大事。我国“神舟七号”发射成功体现了这一点。

◆哲学常识

1.科学实验是实践的基本形式之一。

2.坚持发展的观点,培养创新精神。

3.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4.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遵循客观规律。

5.量变和质变辨证统一的关系。

6.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贡献,这是先进人物的主要特色。

7.必须发扬集体主义。

◆政治常识

1.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创新国家的体现,是履行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国家职能的体现。

2.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要求党中央必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3.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三、建设和谐文化,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经济常识

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资源是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

②市场是资源配置的有效形式,单纯的市场调节具有自身的弱点,需要国家加强宏观调控。

③文化产品是一种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但同时它也具有社会价值,维护良好的企业形象。

④文化产业属于第三产业,而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

△⑤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发展我国生产力,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  

△⑥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文化消费作为一个新的消费热点正带动着我国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

⑦要树立正确的文化消费观。

△⑧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坚持创新,不断开拓文化市场,坚持“ 走出去”战略,不断提高我国文化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同时注意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

⑨产业结构调整。

◆哲学常识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这一原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②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的。

价值观对人的活动具有导向作用,集体主义是正确的价值取向。

④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建设先进文化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政治常识

①国家的性质、职能(文化、交流与合作)、原则(对人民负责)、科学发展观、综合国力。

②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思想领导、思想建设、执政能力建设、以德治国。

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文化)。党积极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保持党先进性的重要体现。

④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⑤党和国家不断地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

◆经济常识

为什么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经济意义)(原因或意义)

是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需要。文化产业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方面,文化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发展我国生产力,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

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文化产业属于第三产业,大力发展有利于扩大就业领域和就业人数,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⑦消费的反作用。一个消费热点的出现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扩大内需,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平稳快速发展。⑨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相结合,既吸收外来文化的积极成分,又抵制其消极影响,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有利于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⑾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

怎么做:(应该怎样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措施或途径)

1、市场是资源配置的有效形式,要充分发挥其基础作用,同时国家加强宏观调控(增加财政支出是文化建设的物质保障)促进文化的健康发展。

2、文化产品也是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同时也是一种特殊的商品。要培育知名文化品牌,增强文化产品竞争力;

3、文化产业应实行多元化的发展。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充分发挥国有经济在文化领域的主导作用;鼓励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增强文化产业发展的活力和动力。

4、要树立正确的文化消费观。

5、坚持创新,实施“ 走出去”战略,不断开拓文化市场,不断提高我国文化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其他角度(微观):

为什么:(原因或意义)

①从资源角度看,传统文化是重要的经济资源。

②从企业竞争角度看,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文化则是企业塑造自身形象的重要手段。

③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角度讲,文化产业不需要消耗太多的资源和能源,也不会大面积污染环境。

④从对外贸易角度讲,文化贸易是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增加外汇收入,转变贸易增长方式,提高质量和效益。

怎么做:(措施或途径)

①面向市场,充分发挥市场对优化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

②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注重提高xx产品质量,向观众提供优质的文化产品。

③转变经营方式,采用现代企业制度,进行集约化经营,做强做大文化产业。

④实施品牌战略,精心打造xx品牌,有利于提高文化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⑤实施走出去战略,向国外推介xx产品,开拓国外市场。

⑥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四、物价·宏观调控

(1)根据材料xx,运用经济常识知识,谈谈如何防止我国经济演变为明显的通货膨胀?

大力发展粮食等农副产品生产,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抑制物价的进一步上涨;正确处理好积累和消费的关系,抑制投资过热,扩大消费需求;发展科技,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降低成本,降低能耗和物耗。

(2)对CPI上涨原因的分析坚持了哪些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1、坚持了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2、坚持了联系多样性的观点,因果联系的观点,也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

(3)运用政治常识知识,分析党和国家要把“两防”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的原因。

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通过制定大政方针政策实现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领导;实现科学执政。中国共产党是两个“先锋队”,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应此,要做好两防工作,维护好人民利益。

国家(政府):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要履行经济建设职能,搞好宏观调控,来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我国国家机构是人民利益的执行者,应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做好“两防”,不仅可以使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还能稳定物价,提高人民生活水

相关资源: 高考

网友评论

    现在有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

    ,欢迎留言!个性设置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网站最近动态
    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