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凡事喜好“绿色”二字,如:绿色奥运、绿色食品、绿色环境……绿色被人们象征为生命,称绿色为生命色。作为教师每天教书育人,免不了要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而批评他们,批评不能无度,要注意方法,要做到“绿色”批评。下面就教师对学生的“绿色”批评谈几点意见。 第一,正视错误 由于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不足,总会犯些错误,但学生犯点错误不足为奇,关键是我们做教师的如何对待那些犯错误的学生。当学生有不正确的言行或不良习惯时,老师不能熟视无睹,更不能听之任之,要给学生以适当的帮助和教育。在我们的周围,经常有一些教师不能正确地对待犯错误的学生,非打既骂,对于学生为何犯了错误,不闻不问,只是一个尽地责备学生,结果是教师出了气,学生不服气,这样的批评往往起不到应有的效果,教师对待犯错误的学生容易产生以下几种不良的态度: 1.非打既骂 有的教师一听到学生犯了错误就立马火冒三丈,非打既骂,好像只有打一顿,骂一通,学生就不会犯错误了,其实打骂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不能让学生明白事理。打骂是不尊重学生人格的做法,会严重挫伤学生改正错误的积极性,因此在学生犯错误后,用打骂的简单方式粗暴地对待是不可取的,如果一味地这样下去还容易使学生变得“听话”,成了一只“驯服的小绵羊”,从而只是盲目地服从,失去了独立精神或者是学生表面上一百个服从,而内心有一万个不服,长期下去,培养出的不是创新型人才,而是“两面人”,最严重的时候,学生产生对抗情绪,以牙还牙和老师对着干,这样就背离了教师的育人的神圣职责。 2.放任不管 有的教师由于方法不当,把犯错误的学生管不服,久而久之,就管不了了。见谁都说“这孩子我可管不了了,你上课他要再闹,你就狠点揍”。要不就当学生的面说:“你帮我管管他……。”老师都这样说,他就更无所谓了,反正你也管不了我。于是他更加放肆了,致使老师上不好课,学生学不好习。让人遗憾的是这样的人也是人师,为人师者不能正确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健康成长,你还不如回家休息。家长把孩子交给我们,我们就应该负起责任,寻找科学的批评教育方法和艺术,做到既严肃又耐心,使学生心服口服地接受批评,改正错误,健康茁壮成长。 第二,对犯错误的同学做到“绿色”批评 现在有人提出“心灵环保”的概念,呼唤关注和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我们把不伤害学生心灵的批评称为“绿色”批评。“绿色”批评决不是使学生垂头丧气,心灰意冷,而是把批评的话语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易于消化的良言,在充分尊重人格的同时使孩子愉快地接受批评,从而帮助孩子改正缺点,更轻松、更愉快地前进,做到“绿色”批评要做到如下几点: 1.批评要有针对性 批评学生时,由于学生的性格、气质、思想基础和心理活动都不完全相同,因此批评的方式方法也应该有一定的区别,不能千篇一律,要有针对性。批评比表扬更复杂,对孩子心理的影响更大,要特别慎重,切勿过分强调学生的过失,要帮助学生从主观上多找原因,重点帮助他们分析犯错误的原因和今后如何改正错误。 2.批评要注意场合 批评学生要看场合,不要在许多老师或同学面前批评,因为学生也十分爱面子,当着众人的面数落他,因为面子上过不去,往往学生不听或教育效果不理想,所以最好单独批评犯错误的学生,不要使学生当众丢丑。 3.批评要注意语言“美” 有许多老师由于“气大”,所以批评时语言尖酸刻薄,好像越这样越起作用,其实不然,这样批评学生只能是物极必反,造成学生厌恶、反抗的心理。批评时语言“美”并不是说让你说好听的,哄小孩子,而是把批评语言转变成委婉、易接受的话,让学生听起来感觉老师是为了我好,我可不能辜负老师对我的信任。这样的批评语言,效果当然更好。 4.批评要注意态度 批评时态度可严肃,但不可粗暴,随意。在批评前应先表扬他的优点、长处、闪光点,这样做就使学生对于批评乐于接受,有些聪明懂事的学生一不小心犯了错误,可以有协商的口吻对学生说:“你认为这样做对吗?……”平等交谈,以诚相待,让学生自己去认识错误,通过老师的态度,学生体会到教师的批评是善意的,就会乐于接受。 5.要抓住批评时机 学生的心理状态不同,接受批评的态度也不同,在通常情况下,学生心情平静时有利于认识错误。所以批评要选择有利于与学生交流的时机。比如“在与学生玩游戏时提出学生的过失,还可以在谈别的事情时转到学生的问题上,有时在学生受到奖励而高兴时,趁机提醒学生的下足之处”。对于比较严重可能造成损失或伤害的,要及时指出并批评,有些错误可先指出,过一段时间让他好好想想,再批评,但也不宜太久,日子久了,再来批评,学生早已忘记,会感到莫名其妙。 批评作为一种常用的教育手段,也是一种微妙的教育艺术,作为教师要善用批评、少用批评、要用“绿色”批评。通过我们高明的批评产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教育效果,让每名学生的童年记忆少一些批评的阴云,多一些表扬的阳光吧! |
浙江省宁波市三锋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
重庆市巴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