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心理健康及其维护——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稿(三)2008-10-10 10:57:00 阅读 参与讨论()

四、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健康联合国卫生组织提出的关于“健康”的新概念是:“健康不仅是疾病与体弱的消失,而且是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完美状态。”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宣言里把健康的内容扩展为四个方面: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心理健康是指个人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以及妥善地处理和适应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具体来说,心理健康至少应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没有心理疾病;二是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没有心理疾病是心理健康的最基本条件,心理疾病包括各种心理及行为异常。具有“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则是从积极的、预防的角度对人们提出要求,目的是要保持和促进心理健康,消除一切不健康的心理倾向,使心理处于最佳的发展状态。

教师的心理健康标准,既要包括一般心理健康标准,又要体现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概括起来,包含以下几点:

1.对教师角色的认同

勤于教育工作,热爱教育工作,爱生、爱校、敬业、乐业,在工作中获得成就感,满足感。

2.具有健全的人格

性格开朗,襟怀坦白,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有正确的教育观、人生观、学生观,为人师表,诲人不倦,信心坚定,意志顽强,顺境不傲慢,逆境不悲观等。

3.有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

1)有正确的荣誉观、名利观。

2)交往中能了解彼此的权利和义务。

3)能客观地了解和理解别人,能够接受对方,包括对方的优点和缺点。

4)与别人相处时,正面态度多于反面态度,即尊重、理解、赞美、喜悦多于仇恨、怀疑、妒忌、厌恶等。

5)积极与他人真诚地沟通,懂得与同事合作,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4.能正确的了解自我、体验自我和悦纳自我

对自己的能力、优缺点能做出恰当的、客观的评价,不随便拿自己跟别人比较。能平衡自我与现实、现实与现实的关系。

5.具有教育独创性

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创造。能根据学生的生活、心理和社会特点富有创造性的理解教材,选择教法,设计教学环节,使用语言,布置作业,对层出不穷的教育方法能很快接受等。

6.在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中,能真实地感受情绪,并恰如其分地控制情绪

1)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恰当地表达和控制自己,反应适度,行为有序,安详稳妥地处理学校工作和社会生活中的突发事件。

2)不将生活中不愉快的情绪带入课堂,不迁怒于学生。

 (3)冷静处理课堂环境中的不良事件。

4)克制偏爱情绪,一视同仁对待学生。

5)不将工作中的不良情绪带回家庭。

相关文章:

   教师的心理健康及其维护——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稿(一)
   教师的心理健康及其维护——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稿(二)
相关资源: 高考

网友评论

    现在有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

    ,欢迎留言!个性设置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网站最近动态
    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