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教学过程是师生或生生的有效互动,在这种动态发生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善于捕捉和整合信息,把握动态生成的机会,巧妙运用信息,以保证课堂教学始终充满活力。 那么,教师捕捉学生动态信息的“着眼点”放在哪? 一、捕捉学生的“已知”和“不知”。 这种捕捉可以通过教师的课前观测来进行,也可以通过课堂上的师生对话来实现,目的就是让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已经知道了什么,知道了多少,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已知”和“不知”,寻找新知教学的“发生点”,进而沿着这个“发生点”推进教学环节的进行。 二、捕捉学生的“疑问”和“差错”。 质疑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方法,目的是深层了解学生头脑中具备的“生长元”,以便通过解疑释疑来推进课堂教学。而捕捉“差错”的意义在于让学生在“自我否定”和“自我纠错”的过程中,主动接受和掌握课堂教学所传授的知识。 三、捕捉学生的“创见”和“意外”。 新课程要求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成果是多样的,如果教师能在师生的互动中抓住学生有“创见”的想法给予肯定和鼓励,无疑可以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而捕捉学生的“意外”,是因为学生的“奇谈怪论”正是教学过程中新的生长点,如果教师能将这些“意外”有效地加以引领,不仅可以让学生的思维走入正轨,而且可以为课堂教学增添光彩。 |
浙江省宁波市三锋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
重庆市巴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