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认为:人的情感是人在各种活动中对周围现实所表现出的态度和体验。情感交流是教育的基础,没有情感交流的教育,就是“填鸭式”的机械灌输。只有在情感充分交流基础上的教育,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教师如何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呢? 一、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情感交流 教师与学生的直接接触主要在课堂,因此,师生之间情感的建立和发展也主要在课堂。教学中要摆正教师和学生的“位置”,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要以学生为主体。只有这样,师生之间的情感才能真正“交流”起来。 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些教师往往急于求成,动辄包办代替,使学生没有自己的思维空间,回答问题时顾虑重重,怕答错,怕老师讥讽。 因此,双向活动未落到实处,师生也就没有深层的情感交流。这样,教学效果是事倍功半。如果教师充分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相处,那么,学生就会轻松地与教师交流情感,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 二、在作业批改中进行情感交流 如果说适量的作业是教学活动的正常延伸,那么,作业的批改就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又一种途径。 在平时的作业批改中,对进步较大的学生批注几句表扬激励的语言,对退步的学生批注几句提醒语,这也是一种特殊的情感交流。通过这种特殊的情感交流,师生之间的感情就会越来越浓,情意也会越来越深,同学们学习的劲头也会越来越大。 三、在课余交往中进行情感交流 不要小看课间十分钟。这可是教师了解学生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大好时光。一个优秀的教师,他绝不会“下课铃声响,马上离课堂,躲进办公室,不闻窗外事”。他会充分利用这短短的十分钟,与学生一起游戏、闲谈,摸摸他的头,握握他的手、笑一笑,甚至是点点头,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爱我!这样,就可以充分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 我班曾有一名性格较内向的学生,平素很少与同学交流,显得孤独,学习成绩也越来越差。我利用课余的时间,有意接近这位学生,鼓励他加入集体中去,多交朋友,有不懂的问题问同学或老师。他听了我的话后,告诉我他的爸爸妈妈离婚了,要过年了,他非常想让妈妈象往年一样回到自己身边,一家人过一个愉快的春节。 我听后,分别找他的父母做调解工作,告诉他们孩子年龄小,现在很需要家长的关心和爱护。他的妈妈在我苦口婆心地劝说下,回到了孩子的身边。后来,这个学生学习更加勤奋,成绩渐渐提高了,脸上也绽开了久违的笑容。 四、在期末评语中进行情感交流 学期结束,教师们都要给每个学生写评语,对学生一学期的优缺点进行评定,并有针对性地提几点希望和要求。其实,写评语这种形式,是师生进行情感交流的又一良机。 学生在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后,对所在班级、同学、老师有依恋之情,而班主任的结束“评语”更是对他们的假期生活乃至后面的学习起重大的影响作用。大部分学生会十分重视老师的意见,认真地读、细细地揣摩,把老师肯定的评价当成莫大的鼓励,把老师提出的不足当成鞭策。 因此,教师在写期末评语时,对不同的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评价、激励,会使他们更充分地认识自己,并调节自己学习、娱乐的时间,为下学期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
浙江省宁波市三锋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
重庆市巴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