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励和表扬学生的十一条“军规”(一)2008-11-18 11:30:00 阅读 参与讨论()

济济一堂的教室里,一位青年女教师的公开课正在进行。老师的脸上充满着甜甜的笑容,每一个学生一旦正确地回答了问题,她都热情洋溢地表扬:“啊,真聪明!”“非常了不起!”“棒极了!”“怎么这样能干,真是个好孩子!”旁边许多听课的同行、领导和专家也都笑盈盈地点头赞许。

下课后开始评课。大家认为这位教师的课十分成功,说了许多赞美的话,还特别赞赏她很会通过表扬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此时,一位专家提出了一个问题:“我发现这位老师在表扬学生的语言策略方面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是吗?为什么?”所有在场的人脸上都露出了困惑的神情。

奖励、表扬用心理学的术语来说,都属于“正强化”。过去所有的教育学、心理学著作都认为“正强化”能鼓励学生加强他们的良好行为。在学校里,也许奖励的手段还不算多,但表扬学生一般是教师的拿手好戏。

在有关表扬的心理学研究中,以经典的“赫洛克实验”最为著名。

赫洛克曾经以106名四五年级学生为被试对象,要他们练习难度相等的加法5天,每天15分钟。他把被试对象分为受表扬、受忽视、受训斥和实验4个组,每天做完加法作业后分别施以表扬、训斥、忽视等不同的刺激,结果发现受表扬组的成绩提高最为明显。

绝大部分教师肯定也认为:奖励、表扬是师生沟通中几乎战无不胜的“法宝”。只要奖励、表扬学生,效果总不会错。很少有人想到这些“正强化”的手段还会有什么副作用。

最近的一些心理学研究发现,虽然奖励、表扬总体上能够激励学生,但做法上却大有文章。如果不注意讲究原则和策略,不但效果不好,还可能对学生造成心理上的伤害。

这里,把有关教师奖励、表扬学生时所需注意的原则和策略总结出十一条,可以称为十一条“军规”。

一、期望与效价原则

国外的许多学校现在已经把企业管理心理学中的一些方法运用到了学生管理中,而且确实行之有效。

例如,美国的一个学校在褒奖学生时,根据管理心理学中“期望与效价”理论(人做某事的积极性等于成功概率和价值判断的乘积),采用了发“代币券”的形式。使学生的良好行为得到持久强化。

如果学生有某种良好行为被教师表扬,他可以得到一张价值若干元的代币券,并可用它在学校的小卖部换取同样价值的小商品。

如果学生当时不去兑换,并继续保持他的这种良好行为一段时间,或又有新的良好行为被表扬,就可以到教师那里换取一张面值更大的代币券。如果学生仍不兑换此券,并继续保持良好行为一段更长的时间,教师的处理方式则仍根据以上原则类推。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证明,绝大多数被表扬的学生都选择了持券待“兑”的方式,眼光“短视”的学生确实并不多见,其中的道理不言自明。

二、奖励内部动机为主原则

此原则来源于心理学中著名的“德西效应”。心理学家德西在实验中发现:在某些情况下,人们在外在报酬和内在报酬兼得的时候,不但不会增强工作动机,反而会减低工作动机。此时,动机强度会变成两者之差。人们把这种规律称为德西效应。

根据德西效应,教师在奖励和表扬学生时,要运用“奖励内部动机为主”原理,使学生更关注自己的成长。平时,教师要仔细观察学生的个性和特长,一旦发现学生的良好行为并给予褒奖时,要注意引导他们朝自我成长的方向发展,而不要引导他们仅仅去谋取一些物质上的“蝇头小利”。

例如,对表现好的学生,如果有体育才能,可以推荐他们参加球队;如果有文艺才能,可以推荐他们参加乐队、合唱团、舞蹈团,或为他们举办演出等;如果在写作、发明创造等方面有成果,可以为他们举办成果的公开展示等。

三、延后褒奖原则

西方人称此原则为“老祖母的原则”。意为:先好好吃完晚餐,然后才可以吃甜点。

心理学告诉我们,一旦驱使你去做某件事的诱因消失之后,即使有再好的意向也难以实现。因此,教师要设计好让学生表现出良好行为的诱因和方法,使学生先全力以赴地做好一些他们该做的,然而又有一定难度的事情,最后才能得到表扬或奖励。

把对学生有吸引力的目标分解为近期、中期和远期三种,让他们明确地朝着这些目标去努力,是激励学生行之有效的方法。

要让学生记住,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或者,太早得到的葡萄一定不够甜。

四、表扬重点是行为而不是人格原则

心理学家认为,从小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人格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教师和学生交往时经常就一些小事任意涉及他们的人格,就会使学生认为自身的价值必须依附在他人给予的赞同、不满等评价上,影响他们整个身心的发展。

请比较下面的实例:

正例:

这篇作文的水平很高,它对中学生的心理有深刻的描绘!

最近你的作业做得很认真,字迹也端正了我会在学生联系册上告诉你的家长。

反例:

老师觉得你很了不起,文章写得这么棒!

最近我认为你变成了个好孩子。

同样,在课堂上面对着全班学生时,老师不应该对一些能正确回答问题的学生随便说:“很棒!很聪明!”因为其他未能回答出问题的学生一听后很可能会感到自己“很差、很笨”。

这时一般的口语策略通常是:“不错、正确、答对了”等中性反应,这些反应没有附带对学生人格的评价,教师可以放心使用。

五、不能太廉价或过度原则

教师太廉价或过度的奖励和表扬经常会起反作用,这是因为:

①会使学生觉得老师不是真心的,而只是一种惯用的手段。

心理学告诉我们,如果一种刺激持续时间太长,人们就会因为“适应”的缘故而变得不再敏感。因此,教师虽然说不上必须“借褒如金”,但也应该适当注意奖励和表扬的“发行量”,从而保证你说话的“含金量”。

②如果老师对学生的一些好行为感到太惊讶,学生会理解为反面的不良行为也不会很严重,而且这类行为很快就会发生。

试看这样的表扬:

谢小强今天表现非常好,20分钟里都没说过一句废话。

那么,30分钟后,可能有很多同学开始说废话。

③心理学认为,老师大多赞美他所期望的行为,则隐含着他原来正期望着相反的行为可能会发生。特别是一些正处于逆反心理状态较严重的年龄阶段的学生,经常会想找个借口与老师“对着干”。

六、不随便比较学生原则

相关资源: 高考

网友评论

    现在有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

    ,欢迎留言!个性设置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网站最近动态
    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