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坚持传统的旧结构 对于写作能力较差者,可以采用“传统的旧结构”。所谓的“旧结构”,乃是使用“传统的、常规的”合情合理的先后顺序来展开。 比如,最近我叫应届高三毕业生撰写一篇题为《地球啊,地球》的800字高考模拟作文,我首先与同学们一起认真学习了 《诗经·鲁颂·閟宫》的八个部分内容(《閟宫》一诗,是春秋时期的鲁国大夫,叙述周朝先祖开国创业的伟大功德,以及颂扬鲁僖公建庙祭祀、祝祷祈福的乐歌韵辞),然后给它撰写好精确而简扼的段落大意,让大家进一步了解文章的结构安排。接下来,我又给同学们撰写了《地球啊,地球》一文的八个写作提纲,让大家拿回去,寻找素材,初成草文。大家在进行认真交流之后,再形成正文。 这八个提纲的具体内容如下: (1)太阳行星的地球;(2)原始状态的地球;(3)丰富资源的地球;(4)无私奉献的地球;(5)人类损毁的地球;(6)带来灾难的地球;(7)反思拯救的地球;(8)和谐共存的地球。 全文以“地球”为中心线索,先后有序地按此结构提纲去写,给人一种清晰明白、有章有节的感受。 二、紧连时代的新结构 对于写作能力较好者,可以采用“紧连时代的新结构”。所谓“新结构”,那就是要有一些突破和变化。下面我例举曾是高中语文教材中的 《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这篇“通讯”文。 上世纪六十年代,在山西省平陆县发生61名民工食物中毒,急需一千支“二巯基丙醇”救命的事件。 《中国青年报》的作者在报道此事时,就采用了较新的结构形式,具体写作提纲如下: 第一部分——北京接到平陆求救电话。 (1)1960年2月3日,农历正月初七,下午4点钟(倒叙;点;详;抒议之一) 第二部分——平陆向北京求救的缘由。 (2)2月2日 (傍晚七点)(回叙;面;详;短语之一)(3)就在同一时间(平叙;点、面;详;抒议之二;短语之二) 第三部分——北京、平陆各方急救状。 (4)2月3日,下午4点多(顺叙;面;详;抒议之三)(5)现在,已经是下午五点多了(顺叙;点;略)(6)时间将近晚上七点(顺叙;点;略)(7)7点半以后(顺叙;点;略;抒议之四) 第四部分——空投药品,并抢救成功。 (8)夜里9点零三分(顺叙;点;略)(9)夜里11点23分(顺叙;面;详)(10)就在同一时间内(平叙;点;略)(11)2月3日,深夜(顺叙;点;略;抒议之五;短语之三) 全文结构,以11条具体细致的时间标题为主线,又穿插同一时间之不同地点空间转移的“点面、详略”内容,倒叙开文;文中再伴以三处精妙的排比或整散短句,以及段尾五处抒情兼议论的精悍简洁文字,把主旨步步提炼升华。总之,“时空交错”与“多元写法”的和谐运用,使文章结构“紧凑严谨、紧张疾速”。 三、创造时尚的奇结构 对于写作能力特佳者,可以采用“创造时尚的奇结构”。所谓 “奇结构”,那就是选择“标新立异、独创奇特”的别样结构。 我们都已经看到了前几年考场上出现的一些“别样结构”的好文章。比如,南京考生运用“寓言故事”撰写《赤兔之死》;上海考生运用“网络博客”撰写的 《与先圣孔子论文化遗产》;汶川考生运用“七律+骚体”撰写的《悲中行》;湖北考生运用“古体长诗”撰写 《站在黄花岗陵园的门口》;四川考生运用“甲骨文”撰写高考作文……应该说,肯定这些“冒犯”与“尝试”的行为,是高考制度变化的一点小小进步吧。 当然,还要在这里特别指出一点:写作结构的个性创新,必须是“合情合理、可信可读、有节有度”的范畴,而不是胡编乱造、随心所欲的过分恶搞。否则,将会导致写出非马非驴、浅薄庸俗的作品来。总之,不管运用哪种结构写文,我都希望你能打破框框、追求新意,让阅卷老师看到你的高考作文,会产生当场“精神为之一振、评定为之一新”的意外效果。 |
浙江省宁波市三锋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
重庆市巴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五)
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 ©2005-2010
未经许可,盗用或转载本站资料者,本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