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更多
通过尖子生试题测试报告掌握解题思维的顺序和过程2011-8-1 15:35:00 阅读 参与讨论()马上投稿

同样是高二升高三的学生,基础知识基本上没有太大问题,但是同一份测试卷,就有好几种解题的思路,造成的结果是解题过程的不同,花费的时间不同,解题的结果略有不同。下面我们来抽几道题讲解一下,思路的差异与整体的做题思想,怎么样你才能成为一个尖子生。
经过我们玖久教育这一次测评,虽然人数不多,但是能够说明同学们在日常学习中,注重记背,但不注重理解,或者根本不知道如何理解知识点。做题时第一反应是列式计算,而不是三思而后行。在平时学习过程中,玖久高考专家建议同学们,平时练习、作业时,多思考,慢下笔。除非特别简单的题。多总结思路,尤其是解题的思想的总结非常之关键。玖久高考中心结合今年考上630分以上的学员经验,得出一个结论:高考,要想考出高分,必须在思维的引导上下功夫。知识点的重复再重复式的复习,效果微弱。大家平时搞题海战术,亦是为了从大量题中不自觉的形成做题的思想,而不是单纯的累积做题经验。是为了从量变达到质变。我们平时的教学,过于常规,太缺乏思维上引导。

最后呢,给同学们留下两道理综综合题,这类综合题是新高考命题的趋势,让同学们思考一下,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把自己的解题思路留下:

理综综合1、高速轿车中使用一种安全气袋,以防止撞车时坐在驾驶室的人因向前冲撞发生意外,这种气袋有一种能在高温下分解出气体的混合物.例如有一种配方为61%~68%NaN3(叠氮化钠,0~5%NaNO3

0~5%陶土,23%~28%Fe2O3 粉,1%~2%SiO2 粉,2%~6%石墨纤维).这些粉末经加压成型后,装在一个大袋子里,袋子放在驾驶室座位前,撞车时,约在10ms 内引发下列反应:2NaN3=2Na+3N2(365℃分解),反应约在30ms 内结束,袋内充满N2 而胀大,阻止人体前冲,在以后的100~200ms 内气体“消失”,同时袋内的钠变成氮化钠,试问:

(1)为什么气体必须在以后的一定时刻“消失”而不能始终存在?

(2)假如轿车在80km/h 的速度时发生撞车,人由气袋的作用而在撞车后的150ms 时速度减为零,请估算气袋在撞车时对一个成人的平均作用力?

(3)若气袋内贮有189gNaN3,撞碰后迅速完全分解为Na 和N2,已知气袋的容积为60L,当分解反应刚好结束,则气体完全充满气袋时,气袋内气体的压强为多少个大气压(设此瞬间的温度为380℃)?

(4)你认为陶土和SiO2 能起到什么作用?

 


玖久高考:通过尖子生试题测试报告掌握解题思维的顺序和过程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相关资源:

网友评论

    现在有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

    ,欢迎留言!个性设置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网站最近动态
    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