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自主招生移到高考之后值得商榷的方面: 我们注意到,高校自主招生时间可在各校录取分数线划定之后进行,按一定比例在低于本校分数线的考生中甄别挑选“可造之材”。 而港校面试录取的时间是在高考成绩发布之后,大陆高校录取之前进行。 我们来分析一下自主招生在这两种情况的可操作性。 1.自主招生时间在各校录取分数线划定之后 根据我国目前高招录取的实践,普通高招录取一旦开始,每一天的录取节奏是环环相扣十分紧凑的,在各校录取分数线划定之后瞬间完成录取,低于本校分数线的考生会自动被送入后面的志愿录取程序,不可能在这里暂时停下来,留出一定比例的低于本校分数线的考生,对他们面试考核,从中甄别挑选“可造之材”。因此自主招生时间只能放到一批次录取结束之后进行。这个时候可能会产生一个新的矛盾:高校需要面试考核的这部分低于本校分数线的考生实际上已经“落榜”,有些已经被第二志愿录取;有些已经进入二批次的录取程序等待录取。如果高校通过面试考核后再次降分录取那些曾经因为分数不够而落榜的自主招生考生,势必会打乱部分招生规则。比如说“涉嫌”重复录取已经被二志愿或二批次录取的考生,引起二志愿学校或者二批次学校的不满。但是如果让这些低于本校分数线的考生在自主招生面试之前暂时处于“等待录取”状态,不进入后面的志愿录取程序,万一自主招生面试失败,而后面志愿的录取也结束了,这些考生岂不无学可上了? 2.自主招生时间在高考成绩发布之后,普通高招录取开始之前 这种方式与港校录取十分相似。唯一不同的是,港校的自主招生录取是最终录取,而我们的自主招生录取只是获得了降分录取资格。我们设想一下这种情况下的操作程序: 第一步,参加自主招生的考生须在高考之前完成报名。和目前的自主招生在网上向各个高校报名一样,各个高校可以自行规定报名要求,为了不要漏掉专才,最好是敞开报名。高校应当无需惧怕报名人数太多带来工作量增加,因为就像港校一样,高考成绩下来之后,很容易根据高考成绩“刷”淘汰其中的大部分高分和低分的考生。 第二步,高考成绩发布之后,参加自主招生的考生需要第一时间向高校报告高考成绩(在6月25日前完成)。 第三步,高校在6月26日之前确定自主招生面试名单并发布。确定名单的时候,分数很高明显能够达到录取线的无需考虑;分数较低差距较大的也无需考虑。高校自行规定一个自主招生面试的分数范围,对于个别分数差距较大,但是从已经提交的报名材料看出有一定潜质的考生也可以给面试机会。 第四步,高校最迟在7月6日提前批次录取开始之前必须完成自主招生考生的资格认定并发布。获得自主招生资格认定的考生,在高招正常批次录取的时候享受一定的降分录取待遇;没有获得自主招生资格认定的考生,重新回到普通高招录取程序参加征程批次的录取。 还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各个高校的自主招生名额都是按照一定比例事先预留的。与目前的方式相比的不同之处在于自主招生名额需要分到各个省区,而不是集中掌握。
比较两种建议方案,晨雾认为第二种方案更具备可操作性。并且避免了当前自主招生方面的诸多弊病: 自主招生考试不过是在沉重的高考完成之后的一次面试而已,考生压力大大降低; 也不会有更多的考生主动或者被动地卷入自主招生“大战”,无论有多少人报名,能够参加面试的都是在一定分数段的十分有限的考生群体 -– 高分考生已经有把握录取无需再面试;低分考生也不会被通知去面试。 高校也无需再为了自主招生“结盟”和“联考” – 否则高校怎样做都招人骂。你不参加结盟,人家想同时多报几所高校,说你考试撞车;你参加结盟,人家说你“三国杀”掐尖抢生源,一天安排12小时的考试折磨考生。 这种自主招生才真正成为高考的有益补充,无论再怎样演变,都不会在成为生源争夺战。 但是这永远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招生,只不过是对现有高考制度的一种补充。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招生是像美国那样的高校和考生的双向选择。高校有权利自主决定录取谁,不录取谁;考生有权利同时申请并获得多份录取通知书,在录取范围内有权利选择谁,不选择谁。我们中国的国情与美国不同,我们可以向哪个方向努力,南方科大就是这方面的一个试点方向。 但是目前的高校自主招生方式如果不进行根本性的改变,绝不可能像某些大学校长、教授说的那样,似乎只要把现在的自主招生更大程度向大学放权,继续扩大自主招生比例,就能越来越接近美国大学。那是不可能的。而是适得其反,不仅学不成美国大学那样的招录模式,反而破坏了现有的一点点高招公平,还给考生和家长增加了无穷的压力。形成一种“几不像”的怪异招生模式。 晨雾提出这种自主招生建议方案是基于北京地区考前报志愿、部分平行志愿高招录取规则考虑的,假如有关部门按照这种这种办法设计自主招生方案,最需要考虑的问题是6月24日-7月5日这段时间能否完成全国高校的自主招生的考生资格认定。还有就是各地不同的高招志愿填报和录取规则下,这套方案的实施是否都能适应?是否需要作一些调整和改变。 五、东北大学2012年辽宁省“综合评价录取”自主招生方案的闪光之处 现在,让我们看看已经发布的《东北大学2012年辽宁省“综合评价录取”(自主招生)招生简章》具有哪些特点。为此,我们先了解一下辽宁省相关的高招政策。根据《2012年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实施细则 辽招考委字[2012]19号》,有如下相关规定: 2012年辽宁省填报高考志愿工作时间为 6月15日至23日。 提前录取本、专科批次均设2个有序的院校志愿,每个院校设4个专业志愿。第一批录取本科院校A段和B段均设3个平行的第一志愿;第二批录取本科院校、第三批录取本科院校、专科(高职)批次均设1个有序的院校志愿和8个平行的参考院校志愿;每个院校设6个专业志愿。 自主招生、艺术特长生招生只设1个院校志愿,下设6个专业志愿和专业服从志愿。经招生院校选拔考核合格并经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集中公示的自主招生、艺术特长生入选考生,须将选报的院校填报在自主招生、艺术特长生招生志愿表内。填报自主招生、艺术特长生招生的考生,不得兼报普通类提前批次院校和艺术类本科批次、体育类第一批本科院校(专业)志愿。 对自主招生入选考生,在试点高校所在批次(段)录取开始前先行向考生选报的试点高校投档,投档线按相关高校在我省公布的本科招生计划数和确定的投档比例所形成的投档线测算值执行。 辽宁省实行的是考后估分填报志愿。高考志愿填报时间是在高考后6月15日-23日。而东北大学面向辽宁省考生的自主招生报名时间为6月26日至6月28日。这个时候已经知道高考分数和批次控制分数线了。 根据东北大学官方网站上公布的《东北大学2012年辽宁省“综合评价录取”(自主招生)政策解读》上介绍,辽宁省规定自主招生考生需在志愿表四(自主招生志愿表)及一批A段平行志愿的第一个院校同时填报同一所院校方可享受自主招生优惠,而且自主招生考生不能兼报提前批志愿。由于东北大学综合评价录取(自主招生)在高考出分后进行,经辽宁省招生办公室批准,考生报考东北大学综合评价录取时不受辽宁省招办的上述限制。只要考生在高考填报志愿时没有填报其他高校自主招生、艺术特长生志愿,符合东北大学综合评价录取报名条件即可报考。而且考生事先在填报高考志愿时无需在辽宁省志愿表四(自主招生志愿表)中填报东北大学志愿。高考出分后按照东北大学要求在东北大学招生网上填报志愿即可。由于东北大学的这项自主招生300名计划为单独预留招生计划。只要考生在高考填报志愿时没有填报其他高校自主招生、艺术特长生志愿,符合东北大学综合评价录取报名条件,无论考生是否在一批A段中填报东北大学志愿均可以报考。6月29日17:00在东北大学招生网上公布获得考核资格的考生名单和相关考核通知。面试考核时间为7月1日全天。且综合评价录取的时间在提前批次录取结束后、本科一批A段开始前,不影响考生被本科提前批院校、本科一批A段院校(包括东北大学)及以后批次院校的录取。考生的综合评价成绩为高考文化成绩和综合素质考核成绩之和。学校依据综合评价成绩确定拟录取考生名单。7月5日后在东北大学招生网公示。凡被东北大学自主招生综合评价录取的考生,一律不能改录其他学校。未被综合评价录取的考生,不影响其参加本科第一批次及其以后批次的录取。 由此可见,东北大学设计的这次面向辽宁省的自主招生改革的面试考核时间安排在高考成绩发布之后,而自主招生的录取时间安排在提前批次之后,第一批次A段录取之前进行,虽然从时间的把握上看,十分紧凑,一环扣一环。但是东北大学的这一实践的最大意义在于勇敢地尝试了自主招生移到高考之后进行的可操作性。这对于我国自主招生试点走出高校“掐尖”游戏,减轻考生、中学、大学、家长多方负担具有实际意义。 同时,晨雾还特别注意到《东北大学2012年辽宁省“综合评价录取”(自主招生)招生简章》第五条第5款 规定:“凡被我校综合评价录取的考生,一律不能改录其他学校。未被我校综合评价录取的考生,不影响其参加本科第一批次及其以后批次的录取”。这项规定有一点不够清晰:那就是已被东北大学自主招生综合评价录取的考生,是否就应理解为已经被东北大学正式录取了?还是仅仅是获得了一项优先录取的资格?按照晨雾的看法,应当是前一种理解。因为你东大规定“凡被我校综合评价录取的考生,一律不能改录其他学校”,说明你已经把人家“占”下了,不让人家再被别的学校录取。你要是过后又因为什么原因不录取人家,岂不是有点太“损”了?东大应当不会做这种事情。 如果晨雾的理解正确,那么东北大学的这种实践又具有一种突破意义:向高校完全自主招生又迈进了一步。东北大学的自主选拔试验已经突破了仅仅在给出一定的优惠条件上兜圈子,而是参考高考成绩,再根据综合评价的面试结果就决定录取的一种自主招生模式。只不过在这里高考成绩在一本线以上还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那是是属于“量”的问题,这已经是在自主招生的路子上有“质”的突破了。
|
浙江省宁波市三锋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
重庆市巴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