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真题——语文(山东卷)命中 第三题12分 http://www.ks5u.com/down/2014-6/8/1395632.shtml
命中试题:【KS5U首发】山东省德州市2014届高三考前50题 语文系列3文言文阅读 Word版含答案 http://www.ks5u.com/down/2014-5/15/1377601.shtml 详情: 【高考试题】
10【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C.均是“所”字结构。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1
12 【命中试题】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容春堂记 明·归有光 兵溪先生为令清漳之上,与监郡者不合,例得移官,即拂衣以归。占园田于县之西小虞浦,去县治二里所。盖自太湖东,吴淞江蜿蜒入海,江之南北,散为诸浦如百足,而小虞浦最近县。乘舟往来,一日可数十回。园有堂,启北牖,则马鞍山如在檐际。间植四时之花木。而户外清水绿畴如画。故先生名其堂曰容春。其谓春于天地之间,虽阴山雪岭,幽崖寒谷,无所不之,而独若此堂可以容之者。诚以四时之景物,山水之名胜,必于宽闲寂寞之地;而金马玉堂,紫扉黄阁,不能兼而有也。 昔孔子与其门人,讲道于沂水之滨。当春之时,相与鼓瑟而歌,悠然自适。天下之乐,无以易于此。夫子使二三子言志,乃皆舍目前之近,而驰心于冠冕佩玉之间。曾点独能当此时而道此景,故夫子喟然叹之。盖以春者众人之所同,而能知之者惟点也。 陶渊明《归去来辞》云:“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渊明可以语此矣。先生属余为堂记,因遂书之。 余之曾大父,与兵溪之考思南公,成化甲午,同举于乡。是岁王文恪公为举首。而曾大父终城武令,思南公至郡太守。余与兵溪同年生,而兵溪先举于乡者九年。庚戌岁,同试南宫。兵溪就官广平,甫三载,已倦游,而余至今犹系六馆之籍。故为此记,非独以两家世契,与兵溪相知之厚,而于人生出处之际,盖有感云。 (选自《震川先生集·卷十五》)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与监郡者不合,例得移官 例:照例 B.启北牖,则马鞍山如在檐际 牖:窗户 C.天下之乐,无以易于此 易:改变 D.甫三载,已倦游 甫:刚刚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与监郡者不合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B.去县治二里所 若属皆且为所虏 C.乃皆舍目前之近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非独以两家世契 夫夷以远,则游者众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容春堂坐落于吴淞江畔的小虞浦。堂外有园,园外清水绿畴,风景如画;园中间植有司机花木,春意自来,故名此堂为“容春堂”。 B.在第二段中,作者引了孔夫子与门徒赏春言志的故事,别人都在春光美景中说想当官的志向,惟独曾点说志在享受这一派春光。 C.第三段引了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语句,作者说“渊明可以语此矣”,因为他认为陶渊明是一个离开官场、享受春光的人。 D.第四段简述“我”和兵溪先生两家为世交,上一代就情意相投,而且“我”和兵溪先生相知很深,因此写下《容春堂记》。 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其谓春于天地之间,虽阴山雪岭,幽崖寒谷,无所不之,而独若此堂可以容之者。(4分) (2)当春之时,相与鼓瑟而歌,悠然自适。(3分) (3)先生属余为堂记,因遂书之。(3分)
答案:1. C 易:替换 2. C (C项,均为副词,表转折。A项,介词,和;连词,和。B项,数词,表示不确定数目,可译为“左右”;助词,表被动。D项,介词,因为;连词,表并列。) 3.(3分)D解析:“我”写《容春堂记》,不仅因为“我”和兵溪先生相知很深,更是因为“我”对 人生进退的感慨。 4.(1)他认为,春存在于天地之间,虽然阴山雪岭、幽岩寒谷,无处不到,唯独像这样的堂才可以容纳它。(“谓”、“虽”、“之”及句意各1分,共4分) (2)在春天的时候,(他们)一起鼓着瑟唱着歌,是那么悠然闲适。(“当”、“相与”及句意各1分,共3分) (3)兵溪先生嘱咐我写堂记,于是我就写了这篇文章。(“属”、“书”及句意各1分,共3分) |
浙江省宁波市三锋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
重庆市巴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