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更多
喜讯:2016年高考真题——语文(山东卷)第14题共命中20分2016-07-13 09:27:00 阅读 参与讨论()

喜讯:2016年高考真题——语文(山东卷为例) 诗歌的艺术手法考查(命中20分) 《高考真题》2016年高考山东卷第14题—— /down/2016-6/7/2166877.shtml 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问题。(8分) 水仙子••舟中 孙周卿 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推开篷雪满天。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一笑琅然。 (1)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4分)

喜讯:2016年高考真题—语文(山东卷为例)

诗歌的艺术手法考查(命中20分)

【高考真题】2016年高考山东卷14题——

/down/2016-6/7/2166877.shtml

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问题。(8分)

水仙子••舟中

孙周卿

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推开篷雪满天。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一笑琅然。

1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4分)

【答案】比拟、排比。“诗豪与风雪争先”,用“争先”“鏖战”把“诗豪”“风”和“雪”拟人化,“诗和雪缴缠”,用“缴缠”将“诗”拟物,把抽象的“诗”具象化,生动形象地描写风雪交加的壮美,表现作者迸发的诗情。“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构成排比句,描写了作者的诗情与风雪难分难解的关系,渲染了气氛。

【命中试题一】Ks5u首发】——山东枣庄八中南校区2016届高三下学期3月一模语文

14. 阅读下面一诗宋词,回答文题。(8分)

/down/2016-5/27/2156226.shtml

 

燕山九日作

【宋】范成大

万里汉家使,双节②照清秋。旧京行遍,中夜呼禹③济黄流。寥落桑榆④西北,无限太行紫翠,相伴过芦沟。岁晚客多病,风露冷貂裘。

对重九,须烂醉,莫牢愁。黄花为我,一笑不管鬓霜羞。袖里天书⑤飓尺,眼底关河百二,歌罢此生浮。惟有平安信,随雁到南州。

【注释】:①乾道六年(1170),作者奉命出使金国。为改变接纳诏书礼仪和索取陵寝事与金国交涉,慷慨抗节,几近被杀,本词即写于农历九月九日期间。②双节:使节出行时的仪仗。③禹:与尧、舜齐名的贤圣帝王,曾治理黄河,划定中国九州版图。④桑榆:指桑干河(永定河)和榆关(山海关)。⑤天书:南宋至金国的国书。

1)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4分)

 

2)谓赏析上阙画线句子的表现手法。(答出两点即可)(4分)

 

【答案】

【命中试题二】Ks5u试卷】——山东省淄博实验中学2016届高三下学期4月教学诊断考试语文试题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8分)

/down/2016-5/27/2156225.shtml

 

燕山九日作

【宋】范成大

万里汉家使,双节②照清秋。旧京行遍,中夜呼禹③济黄流。寥落桑榆④西北,无限太行紫翠,相伴过芦沟。岁晚客多病,风露冷貂裘。

对重九,须烂醉,莫牢愁。黄花为我,一笑不管鬓霜羞。袖里天书⑤飓尺,眼底关河百二,歌罢此生浮。惟有平安信,随雁到南州。

【注释】:①乾道六年(1170),作者奉命出使金国。为改变接纳诏书礼仪和索取陵寝事与金国交涉,慷慨抗节,几近被杀,本词即写于农历九月九日期间。②双节:使节出行时的仪仗。③禹:与尧、舜齐名的贤圣帝王,曾治理黄河,划定中国九州版图。④桑榆:指桑干河(永定河)和榆关(山海关)。⑤天书:南宋至金国的国书。

1)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4分)

 

2)谓赏析上阙画线句子的表现手法。(答出两点即可)(4分)

 

【答案】1)羁旅孤寂之感;岁月流逝之叹;佳节出使引发的家国乡情;途经北宋旧地引发的故国之叹;决心不辱使命为国献身死而无憾的慷慨豪迈。  (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四点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2)①借景抒情(1分),借桑榆、太行、卢沟这些西北空旷寥落之景,表现内心的孤独落寞之情和故国之叹(1分);  ②大笔勾勒与色彩点染相结合,寥落的桑榆关,连绵的太行山,紫翠的色彩点亮了西北的荒凉冷落,在孤独落寞中隐含着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表现手法1分,分析1分;答其他手法如对偶、拟人、白描等,如能自圆其说,即可酌情给分。)

【命中试题三】Ks5u试卷】——山东省实验中学2016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14.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问题。(8分)

/down/2016-5/14/2141859.shtml

 

越调】小桃红

杨果

采莲湖上棹船回,风约湘裙翠①。一曲琵琶②数行泪,望君归,

芙蓉开尽无消息。晚凉多少,红鸳白鹭,何处不双飞!

【注】①湘裙翠:用湘地丝织品制成的翠绿色的裙子。②琵琶:白居易《琵琶行》典故。

1)这首元曲,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少妇形象?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4分)

2)有人认为这首元曲具有“文人高雅典丽”的风格特点,也有人认为这首元曲体现了“民歌自然清新”的艺术特色。你认可哪一种观点?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答案】

1)①绰约多姿。她站在船头,“风约湘裙翠”。习习晚风吹着她翠绿的裙儿左右飘拂,身姿绰约美丽。(约,有的解作“束、裹”,可分析其身姿优美曼妙。)②思念远人。她自春到秋都在倚楼远望,不知错认多少归舟,但远人消息全无。③自悼身世,伤感落泪。联想到自己和琵琶女一样,美人迟暮,身世飘零。④内心顾虑悔恨。有对远人“士也不爽,二三其德”可能已经变心的担忧顾虑,又有“悔教夫婿”立功万里的悔恨。(24分,每一点中概括形象特点1分,结合文本、分析到位1分。)

2)观点1:具有“文人高雅典丽”的风格特点。①运用典故。借琵琶女典故,含蓄地表达自己年华老去,身世飘零的特点,表达自己因思念远人而产生的复杂情感。②抒情含蓄。“芙蓉开尽无消息”包含丰富意蕴。一是写出秋已深,而远人消息全无,而她则是自春到秋都在远望归人。二是含蓄写出远人归期一误再误,如今不知“香车系在谁家树”。(每点2分,有观点有分析可得4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观点2:体现了“民歌自然清新”的艺术特色。①“比”的手法的使用。“红鸳白鹭,何处不双飞”,以物喻人,在物我的对比中,突出思妇的落寞情感。②抒情直露。“数行泪”是一种情感的宣泄;“晚凉多少”,言秋已深,凉已重,而远人的冷暖,无人照料,足见其相爱之情。③开篇清新自然。曲一开头,一个绰约多姿的少妇形象就进入读者眼帘。(每点2分,有观点有分析可得4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观点3:既有“文人高雅典丽”的风格特点,也体现了“民歌自然清新”的艺术特色。((每点2分,有观点有分析可得4分。

【命中试题四】Ks5u试卷】——山东省青岛市2016届高三自主练习(二模)语文试题

14.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8)

/down/2016-5/14/2141811.shtml

 

江南可采莲

南北朝·刘缓

春初北岸涸,夏月南湖通。

卷荷舒欲倚,芙蓉生即红。

楫小宜回径,船轻好入丛。

钗光逐影乱,衣香随逆风。

江南少许地,年年情不穷。

(1)作者是用怎样的方法描写采莲女的?请简要赏析。  (4)

(2)诗歌结尾说年年情不穷,请概括诗人抒发的感情。  (4)

 

 

【答案】

、、

【命中试题五】Ks5u试卷】——山东省临沂市2016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8)

/down/2016-5/13/2141433.shtml

 

烛影摇红·松窗午梦初觉

毛滂

一亩清阴。半天潇洒松窗午。床头秋色小屏山,碧帐垂烟缕。

枕畔风摇绿户,唤人醒,不教梦去。可怜恰到,瘦石寒泉,冷云幽处。

(1)本词通过对夏日松窗午梦初觉的描写,创造出了一个什么样的意境?表达了词人什    么样的心情?(4)

(2)这首词描写了午梦初醒时的情景,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4)

 

 

【答案】

 

 

 

相关资源:

网友评论

    现在有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

    ,欢迎留言!个性设置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网站最近动态
    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