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讯:2019年高考真题——历史(全国卷Ⅰ) 解说图片 (命中25分) 【高考真题】2019年高考真题——历史(全国卷Ⅰ)第41题 25分 https://www.ks5u.com/down/2019-6/9/3700682.shtml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表2 1950~1980年部分国家钢产量变化表(单位:万吨)
——摘编自《1949~1984中国工业的发展统计资料》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钢产量迅速增长,1983年达到4002万吨,1986年达到5205万吨,至2002年达到18224.89万吨,钢产量已连续7年保持世界第一。2002年全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比2001年增长39.30%,2002年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科技活动经费筹集总额比2001年增长33.82%。钢材品种结构继续改善,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特殊品种和高附加值品种大幅增加。 ——摘编自《中国统计年鉴》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四个国家钢产量的总体发展趋势及基本原因。(15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钢铁业发展的主要原因。(10分) 【答案】(1)趋势:美国:产量长期稳步增长,到70年代中后期出现下降现象。 日本: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产量增长迅猛,70年代放缓。 苏联:稳步增长,70年代中后期放缓。 中国:快速增长。 原因:美国:国家采取大力干预经济政策促进经济发展,受滞胀影响。 日本:采取引进技术等方式促进经济高速发展,70年代在经济滞胀冲击下,经济发展减速。 苏联: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后经济发展逐渐停滞。 中国:重视发展重工业。 (2)经济体制改革推进,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现代化建设加快,需求增大;科技水平提高;对外开放、引进外资;投资大幅增加。 【试题解析】(1)根据材料一中的四个国家的数据可以看出,中国的产量快速增长,其原因结合50年代中国工业化建设及一五计划的影响回答。 美国的也在增长,主要是受到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但是要考虑到70年代因滞胀所带来的下降。 苏联数据也在增长,到70 年代放缓。原因主要在于后斯大林时代,苏联的改革仍然以重工业为主,但在70年代因为勃涅日列夫改革放缓而慢了下来。 日本主要是因为战后在经济的恢复过程中利用美国的扶植,引进技术而快速增长,但由于70代年受到美国滞胀的影响而放缓。 (2)根据“20世纪 80年代以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对外开放格局的逐步形成、引进外资等角度概括。同时根据材料“钢材品种结构继续改善,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特殊品种和高附加值品种大幅增加”等信息也可概括出相关的答案。
【命中试题1】 四川省成都棠湖外国语学校2017届高三11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http://www.ks5u.com/down/2016-12/5/2432945.shtml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美国早在18世纪末在大西洋沿岸建成了纽约等主要城市。19世纪初,又先后建成了芝加哥等一批中部城市。19世纪中期以后,又在工矿业区、交通枢纽及太平洋沿岸建成了旧金山等一批重要城市。1840年以前的美国城市化进程主要体现在东北部及大西洋沿岸地区的增长;1840年以后的10年中,中部地区的都市化增长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太平洋沿岸从1850年至1860年,该地区城市化增长率陡增12%。这大致体现出了美国城市发展自东向西推进的过程。 ——摘编自于云汉《近代城市发展的中国模式及其与美国城市化的比较》 材料二 据统计,1893年中国城市化水平为6.0%,而长江下游区为10.6%;岭南区为8.7%;东南沿海区为6.4%。与东部沿海对照,内地城市发展停滞,如西安自近代开端至1920年,人口由上百万降至20万。东部沿海城市化进程是以近代工商业的发展为前提的。与之相伴随的是城市人口素质的提高及近代城市经济的迅猛发展。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政府调整政策,为城市化的到来营造了必需的社会经济环境,中国城市化进程出现了历史性转折。 ——据陶炎武著《试论中国近现代城市化进程》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美两国近代城市化的特点及其原因。(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近代城市化的作用。(8分)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城市化出现历史性转折的因素。(5分) 【答案】(1)美国:特点:城市化自东向西依次推进;地区趋向平衡;城市化增长率高;城市化速度快。 原因:民族独立,民主政治确立,社会相对稳定;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工矿业发展;沿海港口、铁路兴修,交通便利;美国西部开发,市场广阔原料丰富。 中国:特点:中国东部城市化发展快,中西部停滞;地区发展不平衡;城市化率低 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列强侵略,东部开放,交通便利;东部自然经济瓦解早,商品经济发达;东部近代丁业的发展;西部交通闭塞,工业化水平低。 (2)作用: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提高人口素质;改变中国经济和阶级结构,为政治变革创造条件;促进思想解放;改变中国近代生活习俗。 (3)因素:政府政策调整;改革行政机构,废除人民公社体制;加快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推进分权改革(国企改革),鼓励私营经济;开放市场,实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户籍制度。 【解析】 (1)中美两国近代城市化的特点可以从城市化地域分布、城市化均衡性、城市化增长率和速度等方面说明。美国城市化的特点,可以从民主政治确立、工业革命推动、交通发展和西部开发等方面说明。中国城市化的特点,要从我国社会性质、列强侵略、经济发展水平低且不均衡,交通发展不均衡等。 (2)由材料“近代工商业的发展为前提的”,可见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由材料“与之相伴随的是城市人口素质的提高”,可见提高人口素质;结合所学,还可以从经济和阶级结构、促进思想解放和改变中国近代生活习俗等方面归纳。 (3)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城市化出现历史性转折的因素,要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政策调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户籍改革等方面归纳。
|
浙江省宁波市三锋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
重庆市巴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