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对雷电的认识
我们的祖先对大自然中的雷电现象早已十分注意,并细致地观察。远在公元前1500 年的殷商时期留存下来的甲骨文中,就有“雷”字;西周时期的青铜器上也出现了“电”字,显然这里的“电”是指闪电。关于雷电的成因和本质,我国古代的学者也进行了探讨,有不少独特的见解。西汉时的《淮南子•坠训形》中就有“阴阳相薄为雷,激扬为电”的记载,表示阴阳两气彼此相迫产生雷,相互急剧作用产生电。王充在《论衡•雷虚篇》中对雷电成因也作了解释,认为“盛夏之时,太阳用事,阴气乘之。阴阳分争,则相校轸。校轸则激射。”表明夏天阳气占支配地位,阴气与之相争,发生碰撞、摩擦、爆炸和激射,从而形成雷电。唐代《左传》“疏”中明确指出:“电是雷光”。宋代更有人认为,阴阳相激,“其光为电,其声为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