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校园通试用申请在线客服
我有资料要上传您的位置:网站首页>>教案中心>>语文教案>>语文备课教案

语文:2009年高考压缩语段题备考指津

资料类别教案

备课教案 

提供方式免费

下载扣点0

教材版本无版本

使用学科语文

使用年级高三

上传人zhulufu1981@sina.com

更新时间2008-8-20

下载统计

评论(发表评论 报错 收藏

 

最新套卷

基本信息

一、思路与技巧 1.合并同类,并举异义。 所举语段的信息不止一个,一一筛选之后,看看相关信息、相同信息、不同信息各是什么,都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传达的,然后将相同的进行大合并,相关的进行小合并,不同的并列到一起。这种归类处理的方法是首要的,也是最基本的。 2.摘中心句,打叶削枝。 有些语段的信息是由中心句和关键句组成的。关键句是为中心句服务的,或从反面或从侧面,但都属旁敲侧击之句,而语段中的中心句就是内容的核心。压缩时,只需将这个中心句摘取出来,然后根据要求将多余的枝叶去掉,压缩就完成了。 3.去伪存真,删繁就简。 有些语段,很多内容都是对某个关键信息的阐释、说明、补充甚或是拓展、引申、引言、序语等等。实际上,这些内容都可以说不是实在的,而是“虚”或“伪”的,只是让大家便于理解关键的信息。这些繁琐的内容就像烟雾一样遮住了我们的双眼,我们应将其去伪存真,删繁就简,然后再概括表述出来就行了。 4.去粗取精,舍末逐本。 语段的多种信息中,往往有主次之分、轻重之别,压缩时,需要对语段信息进行正确分辨、准确权衡,确立信息的主体,分清主次,掂出轻重,然后舍弃次要的、轻微的,选择根本的、重要的、去粗取精、舍末逐本,最后压缩成句,准确全面地表述出来。 5.敲骨吸髓,融会贯通 有些语段,没有明显的主干句,看不出主次、轻重,几乎是并驾齐驱的,信息没有明确的指向性。这就需要对语段的每个信息进行推敲,一一找到它们的精髓所在,探明它们各自的意向,提炼出它们的要义,然后将其融合、贯通,抽象出它们的内在联系,压缩、概括出它们的核心意思。 6.顺藤摸瓜,顺水推舟。 有些语段需要在中间加入一个衔接性的语句,使前后的意思完美地联接起来,还有的需要给语段写一个结论性的语句。实际上,这也是一种压缩,只不过比前面所讲的几种稍难一点,需瞻前顾后,仔细揣摩其要义和意向,顺藤摸瓜,顺水推舟。 二、误区警示 从高考情况来看,压缩语段是难度较大的题目。考生畏惧考题,失分严重,从应试的角度来看,失分的主要原因是: 1.审题不仔细,不按要求答题,漏掉重要信息。 2.无视材料的层次,胡乱归纳,乱凑字数。面对一个语段,只有先分析句子结构之间的关系,分清中心句、支撑句、过渡句、线索句,才能进行压缩。但有些考生跟着感觉走,随意地找答案点,随意地表述。 3.没有良好的做题习惯。比如,明明自己的字数感不强,可偏偏直接在空格内填写答案,结果是要么字数还有剩余,要么字数不够。最后被迫改了又改,一塌糊涂,引起阅卷者的反感。 压缩语段精题巧练 1.阅读下面一则消息,拟一条不超过50字的导语。 专家介绍,国际人类基因组定于2000年春末完成全部30亿个碱基对的“工作框架图”,在此基础上,再对测定的基因序列进行仔细核实,在2003年绘制出最后的精确的人类基因组图谱。科学家通过每一个基因的测定,可以找到它的准确位置,从而为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提供准确依据。 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由美、英、德、法、日和我国的科学家共同承担这项工作。我国科学家于1999年7月,向国际人类基因组申请做1%的测序任务,当年9月得到批准。从那时起,我国科学家开始进行人体3号染色体序列测定。这项工程由国家人类基因组北方、南方研究中心和中科院遗传所共同实施。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一则新闻,完成问题。 在重庆库区,国家决定初步纳入规划保护的文物点为754处,到目前为止,501处地下文物,已开展工作的项目仅42处,不足10%;已经完成发掘面积4.85万平方米,不足发掘总面积128.76万平方米的4%。地面文物244处,由于规划滞后,文物搬迁选区选址工作举步维艰,至今搬迁工作无法实施。与此同时,近年来随着移民迁建区的施工建设与开发,大量古墓葬、古遗址、古居民、石刻等遭到破坏,盗掘古墓葬、古遗址的事件屡有发生,也给抢救工作增加了难度。 (1)给这则新闻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提取这段文字的要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下面三则材料进行综合分析,用一句话新闻的形式将材料中包含的主要信息表示出来(不超过20个字)。 (1)1999年11月20日“神舟”一号飞船发射升空,飞船返回舱于次日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成功着陆。这次发射试验首次使用我国新建的符合国际标准的陆海基航天测控网。飞船在运行期间,成功进行了一系列科学试验。 (2)2001年1月10日“神舟”二号飞般发射成功,飞船返回舱在轨道上飞行七天以后返回地面。“神舟”二号飞船是我国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一致。“神舟”二号首次进行了微重力环境下的空间生命科学、空间天文和物理等领域的实验。 (3)2002年3月25日,我国成功发射“神舟”三号飞船,飞船上装有人体代谢模拟装置、拟人生理信号设备以及形体假人,能够定量模拟航天员在太空中的生理活动参数。还首次进行了逃逸系统试验。逃逸系统可在火箭发射和升空阶段出现意外故障的紧急情况下,将飞船带离危险区域,确保航天员的生命安全。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学科相关
一周排名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