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目标】
1.根据实验试题要求,设计基本实验方案。
2.运用化学实验知识,对实验方案作出分析和判断。
【经典题型】实验方案的设计
【例题】
Cu+在酸性溶液中不稳定,可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u2+和Cu。现有浓硫酸、浓硝酸、稀硫酸、稀硝酸、FeCl3稀溶液及pH试纸,而没有其它试剂。简述如何用最简便的实验方法来检验CuO经氢气还原所得到的红色产物中是否含有碱性氧化物Cu2O。
【点拔】
CuO经氢气还原所得到的红色产物一定有铜,要检验铜中是否含有Cu2O,应运用Cu2O具有而铜不具有的性质去判断。根据题中所给信息,显然应将Cu2O在酸性溶液中转变为Cu2+,从颜色变化来判断。但Cu也能与氧化性酸反应可转变为Cu2+,故不应使用浓硫酸、浓稀硝酸。
【参考答案】
取少量该红色产物放入稀硫酸,(振荡)若溶液变为蓝色,说明产物中有Cu2O;若溶液不变色,说明产物中无Cu2O。
【规律总结】实验设计的一般步骤
1.根据试题要求,分析所给信息,选择并确定实验原理。
2.根据实验原理,确定药品、选择仪器,提出实验方案。
3.分析实验成败关键,修改完善实验程序。
【巩固】
1.硅及其化合物用途非常广泛。常用作干燥剂的多孔硅胶是由硅酸盐(例如Na2SiO3)
的水溶液中加入相应的酸生成溶解度较小的硅酸分子,放置一段时间后,硅酸分子逐渐聚合生成硅酸溶胶,进一步处理可得多孔硅胶。多孔硅胶对许多气体如乙醚蒸气等有吸附作用,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硅胶的吸附性,写出实验的步骤、现象及解释。
【参考答案】
步骤:在一个干燥的烧瓶中滴入2~3滴乙醚,使其充满容器,投入5g硅胶。立刻塞紧
带有玻璃管的橡皮塞(用弹簧夹夹紧连接的乳胶管)。用力摇晃烧瓶片刻,把烧瓶固定在盛水的水槽上面,使乳胶管的尾端伸入水中,打开弹簧夹。用另一未加硅胶的相同装置重复进行一次上面的实验。现象:装有硅胶的烧瓶,打开弹簧夹后,水槽中的水通过玻璃管尖端像喷泉似进入烧瓶,未装硅胶的烧瓶无此现象。解释:装硅胶的烧瓶中的乙醚蒸气被硅胶吸附,使烧瓶中的气体压强变小,从而使水进入烧瓶,未装硅胶的烧瓶不能使烧瓶中的气体压强变小,因而无此现象。(其他合理答案,同样得分)
2.已知化合物甲和乙都不溶于水,甲可溶于质量分数大于或等于98%的硫酸,而乙不
溶。现有一份甲和乙的混合物样品,通过实验进行分离,可得到固体甲。(实验中使用的过滤器是用于过滤强酸性液体的耐酸过滤器。)请填写表中空格,完成由上述混合物得到固体甲的实验设计。
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 ©2005-2009
未经许可,盗用或转载本站资料者,本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