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专题包含以下内容:
一、原电池原理
1、对原电池原理的理解 2、粒子流向3、组成原电池的条件
二、十种常见的原电池
三、原电池原理的应用与常见的考查方式
1、应用与考查方式之一:要求书写电极反应式、总反应式
2、应用与考查方式之二: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
3. 应用与考查方式之三:比较反应速率的大小
4.应用与考查方式之四:判断原电池的正、负电极
5.应用与考查方式之五:分析电极反应和电极附近环境变化
6.应用与考查方式之六:判断金属腐蚀的快慢顺序
7.应用与考查方式之七:与生活知识相联系,推断反应产物
8.应用与考查方式之八:原电池原理的综合应用 20个专项训练题和答案。
一、原电池原理
1、对原电池原理的理解:
从理论上讲,我们可以把任何一个氧化还原反应都可设计成原电池。因为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我们想办法把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中的电子转移通过设计成特有的装置,使化学反应过程中的电子转移通过导体而导出,就可制成原电池,即原电池就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负极-------较活泼的金属---------------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正极-------较不活泼的金属-------------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2、粒子流向:在外电路中,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在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移向正极,阴离子移向负极。
3、组成原电池的条件。
① 有两种活性不同的金属(也可是非金属导体或可导电的金属氧化物等)。
② 电极材料均插入电解质溶液中。
③ 两电极相连或直接接触而形成闭合电路。
二、十种常见的原电池
1、铅蓄电池
铅蓄电池可放电也可充电,是具有双重功能的多次电池。它一般是用硬橡胶或透明塑料制成长方形外壳,在正极板上有一层棕褐色PbO2, 负极板是海绵状金属铅,两级均浸在一定浓度的硫酸中,且两级间用微孔橡胶或微孔塑料隔开。
铅蓄电池放电时的电极反应为:
负极--- Pb(s) +SO42-(aq)=== PbSO4(s) +2e-
正极---PbO2+2e-+4H++SO42- ===PbSO4+2H2O;
当放电进行到硫酸溶液密度达1.18时应停止放电,而需将蓄电池进行充电:
阳极----- PbSO4+2H2O==== PbO2+2e-+4H++SO42-
阴极----- PbSO4(s) +2e-===== Pb(s) +SO42-(aq)
充电时溶液密度增大,当增大至1.28时,应停止充电。
铅蓄电池的充放电总反应为:Pb+PbO2+2H2SO4
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 ©2005-2009
未经许可,盗用或转载本站资料者,本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