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看《三国演义》时,就对文中许多的重要情节印象颇深。后来看了三十六计,才知道诸如“草船借箭”、“空城计”等并非诸葛亮之计谋,但是却被他运用地如此神奇。想想其他人也应该学过三十六计,却不是他的对手。正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于心”。
那时候,我只知道有《三国演义》,却不知道这只是一部小说,它有很多文学成分。并不像真正的历史书籍《三国志》那样真实。
既然《三国演义》是文学作品,而不是历史教科书,那么它就有权利在原来人物的基础上创造自已的形象。对于其中的几位重要人物,我有自已的看法。
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 ©2005-2009
未经许可,盗用或转载本站资料者,本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