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徐汇区2009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语 文
阅 读(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7题。(21分)
①学校向来是把传统的财富从一代传到另一代的最重要机构。同过去相比,在今天就更是这样。现代经济生活的发展,使家庭作为传统和教育的承担者角色削弱了。因此比起以前来,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健全要在更高程度上依靠学校。
②有时,人们把学校简单地看作一种工具,靠它来把最大量的知识传授给成长中的一代。但是这种看法并不正确。知识是死的,学校却要为活人服务。它应当在青年人中发展那些有益于公共福利的品质和才能。但这并不意味着应当消灭个性,使个人仅仅变成社会的工具,像一只蜜蜂或蚂蚁那样。因为由统一规格的人所组成的社会,将是一个没有发展可能的不幸的社会。相反,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独立工作和独立思考的人,这些人把为社会服务看作自己最高的人生问题。
③但是人们应当怎样来努力达到这种理想呢?是不是要用讲道理来实现这个目标呢?完全不是。言辞永远是空的,而且通向毁灭的道路总是和侈谈理想联系在一起,但是人格绝不是靠言语,而是靠行动来形成的。
④因此,最重要的总是鼓励学生去实际行动。初入学的儿童第一次学写字便是如此,大学毕业写博士论文也是如此,简单地默记一首诗,写一篇作文,解释和翻译一段课文,解一道数学题目,或体育运动的实践,也都是如此。
⑤但在每项成绩背后都有一种推动力,它是成绩的基础;反过来,计划的实现也增长和加强了这种推动力。但同样是工作的动力,可以是恐怖和强制,是追求威信和荣誉的好胜心,或者也可以是对于对象的诚挚兴趣和追求真理的愿望,也就是每个健康儿童都具有的天赋和好奇心,只是这种好奇心很早就衰退了。同一工作的完成,对于学生的教育影响可以有很大差别,这要看推动工作的主因究竟是对苦痛的恐惧,是自私的欲望,还是充满快乐和满足的追求。这里有极大的差别,对学校的教育价值关系也极大。
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 ©2005-2009
未经许可,盗用或转载本站资料者,本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