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6小题,每小题1.5分,共54分。在每个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天坛是明清皇帝用来祭天、祈谷的地方,其建筑“反映出天地之间的关系”,“还体现出帝王将相在这一关系中所起的独特作用”。最早把天、地、人的关系上升到理论并被统治者所接受的儒家人物是 a.孔子 b.孟子 c.董仲舒 d.黄宗羲 2.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②奠定中国奴隶社会的文化基础 ③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④是该时期生产力发展的反映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3.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意识”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是 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b.以法为教、焚书坑儒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崇儒尚佛,兼收并蓄 4.汉武帝对中国古代教育发展做出了贡献,在他统治时期: ①教育为儒家所垄断 ②兴办太学拓宽了人才选拔渠道 ③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④私学兴盛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5.下列有关宋时期程朱理学的描述,错误的是: a.是儒、道、佛三家思想融合的产物 b.二程的理学学说有唯心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