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一.内容与解析根据课程标准,本课重点内容是太平天国兴起的原因;金田起义;《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 ;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天朝田亩制度》 1)主要内容:①分配原则:土地:“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产品:“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②方法:土地分配方法:土地:“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产品: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 2)目的: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3)产生根源:①社会根源:鸦片战争后人民身受双重压迫,广大人民无地、少地,负担沉重;②历史根源:“等贵贱,均贫富”一直是历代农民起义的奋斗目标;③阶级根源:农民阶级不代表先进生产力,提不出新的思想,纲领只能反映其迫切的现实愿望,在小私有基础上追求平等、平均思想。 4)评价:第一,强烈的革命性,首先它继承和发展了历代农民的斗争思想,明确主张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并形成系统的革命纲领,成为几千年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其次,它从各方面冲击了封建礼教和纲常。第二,空想性:首先,平分土地在当时社会无法实现,只是小生产者的一种迫切愿望。其次,绝对平均分配的圣库制度违背了小生产者的阶级本性,无法实现,也无法调动其积极性。再次,社会关系上的人人平等,,随着太平天国政权的逐步封建化和等级制度的建立,也成为泡影。第三,落后性:此纲领是把小农自然经济作为追求的理想化目标,实际上未超越封建主义的经济范畴。它主张小私有制,废除商品经济,不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和趋势。第四,太平天国军事上的胜利缺乏政治、经济和思想的牢固基础,不可能提出彻底改造封建社会的纲领,革命的高潮隐含着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