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宋词词牌名的来历
所谓词牌,就是指唐宋时代经常用以填词的大致固定的一部分乐曲的原名。词牌数目,大约有八百七十多个(包括少数金、元词调)。
词的内容多数已与词牌的意义无关。事实上,从北宋开始,词人在词牌之外,往往另加题名或序言以说明词意。
至于各词牌的出处,只有少数是可以考证的,绝大部分已无法弄清其来历了。但一般而言,词牌的产生大约有以下几种情况:
⑴原来的乐府诗题(如“乌夜啼”“长相思”等)
⑵唐代教坊乐曲的名称(如“浪淘沙”“西江月”等)
⑶根据词的内容而定(如“临江仙”----原写水仙,“双双燕”----原咏燕子等)
⑷取别人诗句中几字(如“醉春风”----李白“丝管醉春风”“看花回”----刘禹锡“无人不道看花回”等)
⑸取某些历史故事(如“解连环”----出《庄子》“连环可解也”,“塞翁吟”----出《淮南子》塞翁失马等)
⑹取本词几字(如“忆秦娥”“占春芳”等)
⑺词人自制,如柳永,姜夔等本身就是作曲家,他们作的曲自己填上词,再根据词意自定;
⑻用原有词牌,增字数后改称(如“甘州令”“浪淘沙慢”等)
资源难易程度:★★★★★★★★★★★★★★★
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 ©2005-2010
未经许可,盗用或转载本站资料者,本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