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末考试
试题高二历史(选修) 考试时间:100分钟 总分120分
试卷说明: 1.本试卷共分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 2.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纸上,答案写在试卷上的无效第i卷 (客观题,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从孔子提出“仁”到孟子主张“仁政”,再到荀子强调“仁义”,儒家思想的早期发展始终贯穿的一条主线是 a.从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描绘设计一个礼乐文明社会 b.统治者要“仁者爱人”,被统治者要“克己顺服” c.依靠礼仪法治的教化规范,把小人变成君子,凡人变成圣人 d.从强调“三纲五常”入手构建一个大一统社会 2.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说。这里的“良知”是指 a.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 b.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 c.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 d.存在于外部世界的规律 3.17 ~18世纪,欧洲兴起了新一轮思想解放运动,法国人引领了时代潮流,涌现出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狄德罗等杰出思想家。这场运动是 a.文艺复兴 b.宗教改革 c.启蒙运动 d.文学革命 4.有人说:“古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中国什么都不禁,独独禁本能。”假如你同意上述观点,你可以找到古代中西方社会这一做法的论据是 a.人文主义;君舟民水 b.因信称义;天下为主,君为客 c.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 d.因信称义;民贵君轻 5.哥白尼、牛顿和爱因斯坦被称为近代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其理论的共同之处是 a.得到了科学实验的验证 b.改变了人类对自然世界的认识 c.推动了技术的重大突破 d.科学地概括出物质运动的定律 6.阅读以下当时人对某一著述的评论:评论一:“百年喜读樽前兆,万里惊看海外文”;评论二:“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