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论语•颜渊》曰:“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有人对这段话的解释是:“仁者,本心之全德。克,胜也。己,谓身之私欲也。复,反也。礼者,天理之节文也。”这就把“克己复礼”解释为 ( ) a.“人伦者,天理也” b.“存天理,灭人欲” 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d.“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解析: 将“己”解释为“私欲”,将“礼”解释为“天理”,“克己复礼”便可解释为“存天理,灭人欲”,这应该是朱熹对“克己复礼”的解释,b项正确。a项不是材料的主要意思;c、d两项与材料无关。答案: b 2. 今天我国倡导“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对于“以德治国”,我们可以从儒家传统文化中吸取的有益的思想是( ) a.民本思想 b.“和为贵”和“仁”的思想 c.“有教无类”的思想 d.“天人感应” 解析: “以德治国”强调的是统治者要实行德政,故符合要求的答案为b。答案: b 3. 朱熹编著《小学集注》《论语训蒙口义》《童蒙须知》,对儿童的衣着、语言、行为、读书、写字、饮食等习惯提出具体行为规范。这反映出他对儒学发展的主要贡献是( ) a.树立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 b.初步建立儒学的教育系统 c.推动儒学的普及化与通俗化 d.使儒学成为官方正统思想解析: 本题考查程朱理学。由朱熹编著的课本名称、受教育的对象及提出的具体行为规范看出c项正确。a项中的“治学”超出材料的主要意思;b、d两项出现于西汉武帝时期。答案: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