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
2. 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二、学习重点
1. 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2. 重农抑商。
3.“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三、学习难点
“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
《自主学习》
一、土地制度的演变:由公有到私有
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
2.奴隶社会(夏、商、西周):土地国有(一切土地属于国家),即“井田制”。
(1)基本特点:
①国王把土地层层分封,受封者世代享用,不能转让与买卖,并要向国王交纳贡赋。
②庶民和奴隶在贵族封地上耕种,遭受着残酷剥削和奴役。
③耕地十分规整,成方块状,形同井字,被称为“井田”。
(2)瓦解:
①春秋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井田以外的荒地被大量开垦为私田。
②周室衰微,兼并战争频繁,诸侯视自己疆域内的土地为私产,土地转让关系进一步发展。
③在井田耕作的劳动力不断减少。
④税制改革:以公元前594年,鲁国首先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纳税。其他诸侯国也相继进行税制改革,这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到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先后进行变法。秦国的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注:井田制的发展历程:开始实行:夏→发展:商→鼎盛:西周→瓦解:春秋→废除:战国。
3.封建社会:封建土地私有制。
(1)发展途径:地主依靠政治经济特权进行土地兼并,造成社会两极分化。
(2)抑制土地兼并
①目的:维护小农经济,巩固封建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