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落的结构和演替基础回扣: [考纲要求] 1.群落的结构特征(ⅰ)。 2.群落的演替(ⅰ)。 3.土壤中的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一、群落的结构 1.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______的集合。 各种种群之和=群落,或种群――→种间关系群落 2.物种组成 (1)丰富度:群落中________数目的多少。 (2)特点:不同群落________不同。 (3)探究实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3.种间关系 (1)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 (2)竞争 ①概念: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____________等。 ②结果:相互抑制或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劣势甚至灭亡。 (3)寄生:一种生物(寄生者)寄居于另一种生物(寄主)的体内或________,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4)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______。 4.空间结构 (1)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________现象。 (2)水平结构: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常呈________分布。二、群落的演替 1.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__________代替的过程。 2.类型 (1)初生演替 ①概念:在一个从来没有被________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______,但被________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②过程: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 阶段 (2)次生演替 ①概念: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________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________或其他________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②过程:弃耕农田→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3.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________和________进行。考点剖析:考点一、种间关系分析:1. 类型 数量坐标图 能量关系图 特点 举例互利共生 相互依赖,彼此有利。如果彼此分开,则双方或者一方不能独立生存。数量上两种生物同时增加,同时减少,呈现出“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 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大豆与根瘤菌;人和大肠杆菌;白蚁与鞭毛虫等寄生 略 对宿主有害,对寄生生物有利,如果分开,则寄生生物难以单独生存,而宿主会生活得更好 菟丝子与大豆;噬菌体与被侵染的细菌竞争 数量上呈现出“你死我活”的同步性变化 同一培养液中大小两种草履虫;牛与羊;水稻和稗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