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校园通试用在线留言
我有资料要上传您的位置:网站首页>>试卷中心>>语文试卷>>语文月考试题/名校月考

新课标2012届高三下学期二轮复习综合测试(3) 语文

资料类别试卷

月考试题/名校月考 

提供方式扣点

下载扣点5 (立即充值

教材版本新人教版

使用学科语文

使用年级高三

上传人百变虾

更新时间2012-02-24 12:33:34

下载统计

评论(发表评论 报错收藏

| 更多

最新资源

基本信息  

2011—2012学年度下学期高三二轮复习语文综合验收试题(3)《新课标》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ⅰ卷第三、四大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第ⅰ卷 阅读题(共70分)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第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现代诗的“有”与“无” 《贞一斋诗说》概括诗歌技巧时说:“诗求文理能通者,为初学言之也;诗贵修饰能工者,为未成家言之也。其实诗到高妙处,何止于通?到神化处,何尝求工?”清人的这个观点还是有科学性的,新诗的情况其实也相去不远。纵向来看,《贞一斋诗说》说的三种情形,其实也是不少诗人走过的艺术之路的三个阶段。用散文方式写诗——注意表现技巧,从这个视角,一切优秀现代诗的技巧都可以用“有”和“无”二字加以解说。 一是有诗意,无语言。诗美体验的产生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诗人在外在世界里不经意地积累着感情储备和形象储备。长期积累使诗人在某些方面形成了特别敏锐的诗美触角。一个偶然的契机,诗人就“感物而动”,诗人的主观心灵与客观世界邂逅了,灵感爆发。于是诗人“有”了心上的诗。要表现这个“有”,诗人又面临困窘。诗美的本质就是沉默,所谓“口闭则诗在,口开则诗亡”。至言

特邀主编老师 wangzhong@ks5u.com 点评:

新课标2012届高三下学期二轮复习综合测试(3) 语文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资源难易程度:★★★★★★★★★★★★★★

成套相关资源
下载过本资料的用户还下载过
一周排名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