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题(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50分) 1、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 ) a.非常重视祭祀 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 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 2、据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记载,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锹、铁锄、铁镰刀和铁耙在乡村里成为日常用具。这一现象对当时的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不包括( ) a.“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 b.“秋七月,初税田” c.“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d.“宗庙之牺,变为畎亩(田地)之勤” 3、明清时期,制瓷中心景德镇发展迅速,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其数量和规模逐渐超过专门为官府服务的官窑,出现了官府委托民窑代烧瓷器的现象。这表明这一时期( ) a.官府力图控制民窑生产 b.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生产技术提高,商品经济发展 4、唐朝时,洛阳和扬州成为闻名中外的大都会,下列各项属于其主要原因的是( ) a.改变了重农抑商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