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9月18~20日,国家中学物理课标组核心成员陈峰副教授带领福建省教研室教研员一行6人到龙岩市深入中学课堂调研,在永定县坎市中学,陈峰副教授、钟春光教研员听了一节刚从江西赣南师院刚毕业的刘咏沂新老师的物理课。现将这堂物理课简单记录如下:教师的教学组织 学生的学或点评课题: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第一课时)新课教学前教师先用口头叙述的方式复习前面的位移s、时间t、速度变化量⊿v、加速度a等概念。教学分三块内容进行: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从语文学角度引导学生理解) 1.特点:①直线运动;②匀变速:速度均匀变化;③a为一恒定值。 2.匀变速:①速度均匀增加――匀加速直线运动a>0;②速度均匀减小――匀减速直线运动a<0。二、速度-时间变化规律 1.从数学角度引导学生学习速度公式: 画出y-x直角坐标系上的斜线(图2),引出它的数学表达式: →斜线斜率 , 。从而迁移获得图1中斜线斜率即加速度 ,再得出速度-时间表达式: 。 2.从加速度的定义式引导学生得出速度公式: → 。注意:①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②(一般规定) 为正方向, 有正负 、 同向, >0 →匀加速直线运动 、 反向, <0 →匀减速直线运动 ③ =0, ; , ; <0, ( 取负值) 例:一辆汽车以21m/s的处速度做匀减速刹车运动,若刹车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为3m/s²,求8 s后此汽车的运动速度?教师让两位学生上黑板板练,两位学生均出现: ① 没事先假设 为正方向; ② 最终计算为 。教师讲评。三、速度-时间图像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图3,问从图3中可观察到什么信息?教师代替学生回答出六个方面的信息:①初速度;②加速度;③某时刻它们的速度相同;④某时刻的瞬时速度;⑤运动方向;⑥用面积求位移。 听讲中回忆 听讲中从字面上所表达的文字意义理解什么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数学表达赋予具体的物理内容,这是一种形式上的对比认识,而此时的高一新生数学知识的准备还未达到这样的要求。因此,这样的学习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可以先向数学教师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进度后,在以后的巩固学习中,进行这样的对比学习。 在用定义式引导得出速度公式时,可问学生用定义式还能求哪些物理量?已知3个物理量时如何求第4个物理量?让学生在公式的多种变形中寻找出速度公式。这样的学习就关注了学生的认知水平。 这是一道陷井题。学生做错后,教师的讲评不能只局限于答案的更正。应帮助学生认识汽车刹车的整体过程,亦可从速度-时间图中去理解。最后进行方法总结:遇到刹车时,应先判断其停下的时间或位移,从而明确题目中给出的时间是否为有效时间。 由速度-时间的图像发现什么,应交给学生完成,展现学生的观点,让学生自己生成结论。当然,由于时间的关系,教师直接带领全班学生得出了结论,而失去了充分的交流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