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校园通试用在线留言
我有资料要上传您的位置:网站首页>>试题中心>>历史试题>>历史单元测试试题

2012年高二历史练习:商鞅变法与王安石变法(人民版选修1)

资料类别试题

单元测试试题 

提供方式扣点

下载扣点3 (立即充值

教材版本人民版

使用学科历史

使用年级高二

上传人ylh@ks5u.com

更新时间2012-04-18 22:18:53

下载统计

评论(发表评论 报错收藏

| 更多

最新资源

基本信息   在线预览

1.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变法改革的共同目的是(  ) a.尊王攘夷 b.革新制度 c.统一国家 d.争雄称霸解析:a项是春秋时期齐国所打旗号,b、c两项是战国时期变法目的,只有d项是共同目的。答案:d 2.公元前338年,秦惠王听信谗言下令逮捕商鞅。商鞅在逃亡途中投宿旅店遭到拒绝。店主说:“商君定有法律,谁让没有凭证的旅客住宿,谁就要连坐。”无处可去的商鞅最后被逮捕处死。这个“作法自毙”的故事说明秦国(  ) a.变法深入人心 b.法治代替人治 c.变法违背民意 d.变法最终失败解析:材料中店主不仅知道商鞅颁布的变法令,而且能够依照法令行事,说明变法深入人心,所以a项是正确的;b项在整个封建社会都是不存在的;c、d两项与商鞅变法的内容和结果不符。答案:a 3.王安石说:“保甲之法成,则寇乱息,而威势强矣。”这表明王安石推行保甲法主要是为了(  ) a.平息农民的反抗斗争 b.打击朝廷的腐败势力 c.巩固自己的权势地位 d.抵御辽和西夏的进攻解析:从保甲法的内容看,政府把农民组织起来一是为了维护地方治安,二是为了战时编入军队作战。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寇乱”的理解。古代封建统治者把农民起义者称为“寇”或“贼”,“寇乱”指农民起义。因此应该选a。答案:a 4.“(王安石)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吏缘为奸,至倍息,公私皆病矣”。根据材料可以分析出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有(  ) ①王安石变法损害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 ②王安石变法用人不当,吏缘为奸 ③王安石变法使国家的财富大量增长,影响了人民生活 ④王安石变法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特邀主编老师 ylh@ks5u.com 点评:

值得参考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资源难易程度:★★★★★★★★★★★★★★

成套相关资源
下载过本资料的用户还下载过
一周排名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