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校园通试用在线留言
我有资料要上传您的位置:网站首页>>试卷中心>>语文试卷>>语文月考试题/名校月考

陕西省长安一中2012届高三第十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资料类别试卷

月考试题/名校月考 

提供方式扣点

下载扣点5 (立即充值

教材版本新人教版

使用学科语文

使用年级高三

上传人百变虾

更新时间2012-05-17 16:18:36

下载统计

评论(发表评论 报错收藏

| 更多

最新资源

基本信息   在线预览

长安一中高2012届高三第十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 1.本试题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须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学号填写在本试题卷指定的位置上。第i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共45分)一、现代文阅读 (9分,每小题3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中国古代文学,素有“以悲为美”,亦即表现忧患心理的悠久传统。从《诗经》里的“变风”、“变雅”起,历经“盖自怨生”的《离骚》、“慷慨有余哀”的汉魏六朝诗歌,直到那忧思宛转的晚唐诗,所贯穿的基本感情脉络之一,便是那一股对于爱情、对于个人身世、国家前途、无常人生的忧患情绪。普遍而深广的忧患情绪,孕育和造就了无数的诗人。优秀和杰出的诗人,又按照“美”的规律,艺术化地表现出这种人人心中常有而口却难以尽言的忧患情绪:这就构成了一部古代文学史的基本事实。不过,比较起来,唐宋词中所充溢的忧患情绪,却似乎显得格外浓厚与深细。纳兰性德说过:“诗亡词乃盛,比兴此焉托。往往欢娱工,不及忧患作。”(《饮水诗•填词》)这就揭示了“词”与“忧患(心理)”间的密切关系。而李后主的这两句词:“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子夜歌》)更说明了这样一个问题:唐宋词人,正是一大群对于忧患情绪具有特殊敏感的“多愁善感”者。他们既承受着前代文学中积淀本已十分丰厚的忧患心理的精神负担,又“

特邀主编老师 wangzhong@ks5u.com 点评:

陕西省长安一中2012届高三第十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资源难易程度:★★★★★★★★★★★★★★

成套相关资源
下载过本资料的用户还下载过
一周排名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