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父前行,子踵后。路遇长者,敛足拱手。尊长在前,不可口唾。”这是在敦煌发现的唐宋时期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它反映当时的教育 a.鼓励儿童活泼机智 b.突出地方教育特色 c.提倡父子教学相长 d.注重儒家伦理道德《答案》d 《点拨》从题干中的句子可以分析得出,此时的教育比较注重启蒙孩子的长幼等级观念,而中国古代的儒家伦理道德比较注重等级观念。因此d项为正确答案。 2.董仲舒所提出的“天人感应”和“天人合一”学说 ①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②体现了 “仁政”思想 ③使儒学增加了迷信色彩 ④与孟子的民本思想完全一致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b 《点拨》董仲舒为君权披上神的色彩,而孟子的民本思想则没有。 3.从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到西汉时期“独尊儒术”的文化体制与思想局面的转变里,我们能够看到 ①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②古代学术思想自由发展的终结 ③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确立 ④中央集权的加强和自然经济的鼎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