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axial age),“人类意识”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为 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b.以法为教、焚书坑儒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崇儒尚佛、兼收并蓄《答案》a 《点拨》注意时间是公元前6—公元前3世纪,以法为教、焚书坑儒发生在公元前3世纪晚期,是为了实现思想上的统一,崇高法治,没有了理性的思维,排除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发生在公元前2世纪,排除c,崇儒尚佛、兼收并蓄是唐朝时期的思想特点,发生在公元7—公元10世纪,排除d。 2.《论语•八佾》载,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按照《周礼》,只有天子才能使用“八佾”(八列舞女)的礼乐,可是,到了春秋时期连鲁国大夫季氏也公然“八佾舞于庭”,对此,孔子很是感叹!这说明,孔子政治思想中的“礼”,是 a.西周的等级名分制度 b.西周时期的礼乐制度 c.春秋时期的社会秩序 d.春秋时期的政治制度《答案》a 《点拨》礼乐制度上的规格是依据等级制度确定的。孔子的“礼”属于政治思想,侧重于社会秩序的构建。从材料来看,是对春秋时期的社会秩序极端不满。 3.某班同学在编写“诸子百家论治国”的历史短剧时,为扮演孟子的同学所设计的台词应是 a.“兼爱非攻,互助互爱” b.“民贵君轻,社稷次之” c.“为政以德,爱惜民力” d.“以法治国,中央集权”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