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秦皇汉武等古代帝王都曾到泰山举行过封禅大典。《五经通义》云:“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禅梁父,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这表明,帝王泰山封禅的主要用意在于 a.炫耀文治武功 b.祭祀天地神祗 c.神化君主统治 d.报答天地之恩《答案》c 《点拨》“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禅梁父,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大意是:封建社会改朝换代以后,为了使天下太平,必定到泰山顶上祭天,到泰山南面的梁父山上祭地(梁父又作梁甫,山名,即梁父山),去答谢天帝之恩,表明作为皇帝“受命于天”,使百姓信服,向天帝报告天下太平,祭祀感谢诸神的功德。反映了封建帝王通过封禅,告诉百姓作为皇帝是至高无上的,主宰人间万民万物、君权是皇天授给的。 2.有学者说:每一次人类文化的交流,都会带来一次文化发展的机遇。比如说,我们遇到了印度佛教就是一个很大的幸运。以下事例不能印证这一说法的有( ) a.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 b.程朱理学的创立 c.吴道子创作《送子天王图》 d.敦煌莫高窟的兴建《答案》a 《点拨》“天人感应”说源自战国阴阳家的思想,而佛教传入始于东汉,故a项错误。而其他几项都是在佛教影晌下出现的,促进了我国哲学、艺术的发展。 3.学生子游对孔子前后言论不一提出批评,当时批评孔子的人不少,有人还骂他是丧家之犬,但是自汉代以后不断为孔子溢美,成为天下第一圣人。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孔子时代人们不把他当圣人看 b.被溢美的孔子不是真实的孔子 c.孔子被不断溢美的过程是君主专制强化的过程 d.自孔子诞生起就成了政治符号失去原有的真实《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