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阅读下文,完成1—6题。
我对这位传奇英雄的认识,有一个突变。
为了寻找盖文学馆新馆舍所用国产装饰石材,我和我的同事来到了新疆。
我知道,鸦片战争之后,林则徐曾被充军新疆,一直发配到伊犁,是真正的受罚。多少年过去了,当地的政府和人民,为了纪念他,特地给他在老的伊犁将军府附近盖了二座纪念馆。我决定抽空去看看。
在去纪念馆的路上,在路旁我看见了一条很长很规矩的小河,大概有5米宽,河水流得很冲,岸两旁有高大的树。开车的司机说:“它是渠,是人工开挖的,叫‘皇渠’,是林则徐大人当年留下来的,为的是把天山上的雪水引下来,灌溉土地,变荒地为良田。这水渠至今已有160年的历史了。”
这个小故事极感人。
它一下子,把这位举世闻名的英雄老人拉得很近很近了。对他,不是一般的崇敬了。复杂了,真的,复杂得多了。该怎么说呢?往大里说,牵扯到人该怎么活,怎样做人,做什么样的人,甚至,整个儿的,人生的价值是什么,都可以由这个故事中派生出一些认真的思考来。往具体里说,想想看,那是怎样的逆境呀:硝烟弥漫之后,戴罪受罚,背井离乡,充军万里。凄凉之至。然而,他却依然一副大将风度,在别人的监控之下,指挥黎民百姓和部队官兵,披星戴月,风尘仆仆,终曰挖渠
181
引水不止。何等坦荡,何等乐观,何等大度,何等潇洒!简直就是一个活生生的样板,一个树在你我面前的,伟大的,不说教的。默默的,摸得着看得见的,平凡的,可以效仿的楷模。
总之。这条小渠给我带来了心灵震撼,令我激动不已。它给了我一个巨大的感动。
林则徐的一生与其说是官运亨通,不如说是充满了大起大落。他多次受罚,比如连降四级,连降五级,竞有许多次。最大的处罚是发配新疆。然而他的态度是: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一个真正以国家利益为重的人的处世哲学便是如此鲜亮简明,有小渠可以作证。
新疆土地极肥沃,天生一块大宝地。风和曰丽,曰照长,有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只要有水,种什么长什么,而且硕大,丰产。林则徐抓住这个要害,挖渠引水,做了表率。而他做这一切的时候,偏偏是个犯人的身份,而且年老体弱,精神上又遭到了极大的打击。
在最倒霉的时候,在最倒霉的地点,在最倒霉的情况下,顶着最倒霉的屈辱,干着最普通、最费力、最不容易露脸的事。但只要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国家,有利于后代,便在所不辞,管他是沉是浮。这就是林则徐的风格。
这个风格是民族脊梁的象征。
这个风格是铮铮硬骨头的作风。
这个风格是真正人生价值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