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南京模拟)2010年9月30日《南方日报》刊文称:“如何给这些孩子(外来工子女)一张安稳的书桌,让他们像城市的孩子一样接受义务教育,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大课题。”其实中国古代很早就有思想家注意并提出了解决类似问题的方法或主张,这就是( ) a.有教无类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存天理,灭人欲 d.经世致用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刊文体现了教育公平问题。孔子主张“有教无类”,认为人人都有受教育的资格,两者思想是相通的,故选a。 2.《孔子家语•致思》中记载:“汝以民为饿也,何不白于君,发仓禀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君之无惠,而见己之德美矣。”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①孔子认为对饥民实施救助的做法值得商榷 ②孔子将民生问题政治化 ③体现了孔子的等级观念 ④充分体现了孔子“仁”的思想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对孔子思想主张的理解。材料反映了孔子对对饥民实施救助的做法持赞同的态度,只是认为由谁来救助值得商榷,所以①不符合题意;孔子将救助饥民与君主德政联系起来,显然将民生问题政治化,②正确;救助饥民本来是谁都应该去做的,但孔子却认为不同的人的救助体现出的意义是不同的,显然认为谁去救助也是有等级之分的,这体现了孔子的等级观念,③正确;救助饥民能体现孔子“仁”的思想,但夹杂了等级观念和政治因素,所以用“充分”两个字不恰当,故排除④。答案为c。 3.孟子的“仁政”是对孔子“仁”学的继承和发展,主要表现在( ) ①把孔子的“仁”具体化 ②进一步明确了君与民的关系 ③指出了得民心的重要性 ④主张“尚贤”、“非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