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校园通试用在线留言
我有资料要上传您的位置:网站首页>>试卷中心>>语文试卷>>语文期中考试/期末考试

重庆市第七中学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资料类别试卷

期中考试/期末考试 

提供方式扣点

下载扣点3 (立即充值

教材版本新人教版

使用学科语文

使用年级高三

上传人小刘

更新时间2013-01-24 07:07:39

下载统计

评论(发表评论 报错收藏

| 更多

最新资源

基本信息   在线预览

重庆市第七中学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命题人:陈耀凌 审题人:杨隽 考试说明: 1、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试题总分:150分 3、试题页数:共11页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l~3题。 同其它林木相比,竹子颇有一些独特之处,如虚心、有节、清拔凌云、不畏霜雪、随处而安等等。这些特点,很自然地与历史上某些审美趣味、伦理道德意识发生契合,进而被引入社会伦理美学范畴,成为君子贤人等理想人格的化身,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不仅春风得意的封建宠儿常常以竹来互相吹捧或以竹自诩,那些落泊荒野的书生和隐居“南山”、待价而沽的名士,也普遍寓情于竹、引竹自况。在这种独特的文化氛围中,有关竹子的诗词歌赋层出不穷,画竹成为中国绘画艺术中一个重要门类,封建士大夫在私园、庭院中种竹养竹以助风雅,亦成为普遍风气。 最早赋予竹以人的品格,把它引入社会伦理范畴的,恐怕要算《礼记》了,《礼记•祀器》中说:“……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二者居天下之大端矣,故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魏晋时期政治局势反复无常,文人士子意气消沉,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一批失意文人,为逃避现实,不与当权者合作,遁隐竹林,借

特邀主编老师 rager20121231@163.com 点评:

重庆市第七中学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资源难易程度:★★★★★★★★★★★★★★

成套相关资源
下载过本资料的用户还下载过
一周排名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