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校园通试用在线留言
我有资料要上传您的位置:网站首页>>试卷中心>>语文试卷>>语文期中考试/期末考试

吉林省通榆一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资料类别试卷

期中考试/期末考试 

提供方式扣点

下载扣点3 (立即充值

教材版本新人教版

使用学科语文

使用年级高一

上传人小刘

更新时间2013-05-21 09:43:52

下载统计

评论(发表评论 报错收藏

| 更多

最新资源

基本信息   在线预览

第i卷 阅读题(67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时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信是连接言与行的榫头叶匡政信是一个古老的理念,《论语》中有30多处言及“信”字,在孔子思想中,这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孔子所说的大车,就是牛车,用来载货,而小车是马车,一般用来载人,輗和軏则是连接辕和车前横木的木榫头。他的意思是:人如果无信,不知还能做些什么。就像大车或小车如果没有接榫,请问如何行走呢?可见,孔子把信看作是人立身处世的一种基本品格。“信”的作用也和木榫头相似,一旦人的言语和行为脱节了,人必然无法行走于世。《说文》对“信”的解释是:“诚也,从人,从言”,意思是“人言为信”,这是对信的基本理解。它就包括了两层含义,一是所言是真实的,不欺人,不自欺;二是对所说之言,在行为上必须能够实行。信不仅仅是指恪守诺言,它也意味着有足够的能力和资本去履行诺言。如果“信”只是指尽力去实现所说之言,并不看重结果,那恰恰错了。孔子把没有实力去践行诺言,也看作是失信的一种。当一个人还不具备实现诺言的能力时,其实也是失信的一种表现。孔子不只是把“信”看作是个人的一种基本伦理,更把“信”视为执政者最基本的一种政治操守。《论语》中子贡向他请教为政之道,孔子答道:“粮食充足,军备充分,民信之矣。”子贡问:“如果不得已,要去掉一项,先去哪个?”孔子答:“去掉军备吧。”子贡又问:“如果再不得已,还要去掉一项,去哪一个?”孔子答:“去掉粮食吧。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民无信不立”可谓一句非常重要的政治箴言,但今人对此理解多有歧义。孔子讲的“民信之矣”,大多解释的是“民众信任政府”,其实孔子是从执政者角度来说的,应解释为“使民信之”,也就是要取信于民的意思。而“民无信不立”,也是一个省略句,意思是:不能取信于民的政府是无法立足的。朱熹在《四书集注

特邀主编老师 rager20121231@163.com 点评:

吉林省通榆一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资源难易程度:★★★★★★★★★★★★★★

成套相关资源
下载过本资料的用户还下载过
一周排名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