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 理解“诗歌欣赏活动是一种再创造”,明晓想象在艺术欣赏中的重要作用。
2. 运用作者所阐发的诗歌欣赏的方法进行诗歌鉴赏。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首先请同学欣赏杜牧的《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谈谈自己对诗境的感受。
然后介绍明代的文学家杨慎在《升庵词话》中对这首诗的评价:“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映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请同学讨论杨慎的观点。
师:杨慎一改,索然无味,原诗“千里”“四百八十寺”并非实指,这些超越时空的词语,能使读者对江南的春色产生无限的遐想。而杨慎所改,确实符合事实,但所失太实,缺乏想象,也就缺少了一种意境、美感。其实诗,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是不能用科学的眼光去苛求的,我们欣赏诗,要领略诗中的意境之美,就必须调动自己的想像。
二、研读课文,理清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