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校园通试用在线留言
我有资料要上传您的位置:网站首页>>试题中心>>生物试题>>生物高考预测试题

《ks5u原创》2013高考生物考前易错易混专题6

资料类别试题

高考预测试题 

提供方式扣点

下载扣点2 (立即充值

教材版本新人教版

使用学科生物

使用年级高三

上传人xiaoliu321@163.com

更新时间2013-05-30 16:02:50

下载统计

评论(发表评论 报错收藏

| 更多

最新资源

基本信息   在线预览

高考考前生物易错易混专题6 第二部分 101.内环境中含有多种成分,激素、抗体、淋巴因子、血浆蛋白、葡萄糖、尿素等都是内环境的成分。 102.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的结合,各种激素与激素受体的结合,抗体与抗原的作用都发生在内环境中。 103.人体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的含量会升高;血液流经胰岛后,血糖的含量会减少。 104.红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与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与血浆。 105.人体内环境的稳态是在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与免疫调节下由各器官、系统协调作用下实现的。 106.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是由五个基本环节构成的。 107.一个由传入与传出两种神经元组成的反射弧中只含有一个突触结构。 108.神经元接受刺激产生兴奋或抑制的生理基础是na+的内流或阴离子(cl-)的内流。 109.在完成反射活动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双向的,而在突触的传递方向是单向的。 110.激素调节有三个特点:一是微量高效;二是通过体液的运输;三是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111.所有的活细胞都能产生酶,但只有内分泌腺的细胞会合成激素。 112.细胞产生的激素、淋巴因子以及神经递质等都属于信号分子,在细胞间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 113.在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的情况下,人体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的含量会增加。 114.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靶细胞是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是甲状腺,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是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包括垂体与下丘脑。 115.激素间的作用包括协同与拮抗作用,促甲状腺激素与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甲状腺激素间的关系属于协同关系;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间具有拮抗作用。 116.下丘脑是内分泌腺调节的枢纽,也是血糖调节、体温调节以及水盐平衡调节的中枢。 117.特异性免疫是人体的第三道防线,是在后天获得的,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 118.具有对抗原特异性识别的细胞包括t细胞、b细胞、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以及浆细胞(效应b细胞)等。 119.淋巴因子只在体液免疫中起作用,在细胞免疫中不起作用。 120.抗原具有异物性,即抗原都是进入机体的外来物质,自身的物质不能作为抗原。 121.植物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长是通过促进细胞的分裂与生长实现的;生长素的作用具有双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122.顶端优势现象、根的向地生长、茎的背地生长都说明了生长素作用的双重性。 123.不同种类的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同一种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也不同。 124.植物生长素在胚芽鞘尖端部位的运输会受光与重力的影响而横向运输,但在尖端下面的一段只能是极性运输,即只能从形态学的上端向形态学的下端运输,这种运输是需要能量的主动运输。 125.两种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都不具有促进植物细胞生长的作用,其原因一定是其中的一种溶液浓度过高,另一种溶液浓度过低。 126.生长素、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属于植物生长的促进剂;脱落酸与乙烯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抑制作用,属于生长抑制剂。 127.无论是植物激素还是动物激素,对生长体的影响都不是孤立地起作用的,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 128.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与死亡率、迁入与迁出,直接影响种群密度;年龄组成预示着种群未来的发展趋势。 129.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动物的种群密度时,由于被标记动物经过一次捕捉,被再次重捕的概率减小,由此将会导致被调查的种群的数量较实际值偏小。 130.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某酵母菌样品中的酵母菌数量。血球计数板的计数室由25×16=400个小室组成,容纳的液体总体积是0.1mm3。某同学操作时将1ml酵母菌样品加入99ml无菌水中稀释,然后利用血球计数板观察计数。如果该同学观察到血球计数板计数的5个中格80个小室中共有酵母菌48个,则估算1ml样品中有酵母菌2.4×108个。 131.在种群的s型增长曲线中,达到1/2k值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快,达到k值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 132.一座高山从山脚向山顶依次分布着阔叶林、针叶林、灌木林、草甸等群落,这是群落的垂直分布。 133.一个森林中的所有动物与植物构成了这个森林的生物群落。 134.食物链与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 135.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由自养型生物构成,一定位于第一营养级。 136.在捕食食物链中,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占据最高营养级的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动物。 137.食物链纵横交错形成的复杂营养关系就是食物网。食物网的复杂程度取决于该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 138.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就是该生态系统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139.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也就越强。 140.发展生态农业,实现物质与能量的循环利用,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一项合理措施。 141.对任何一个自然生态系统而言,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而不依赖于系统外的供应,但能量是逐级递减的,且是单向流动不循环的,必须从系统外获得。 142.负反馈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基础。 143.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 144.生物多样性有着三个方面的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际意义以及对生态系统的重要调节功能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145.保护生物多样性,必须做到禁止开发和利用,如禁止森林砍伐,保护森林;保护海洋生物,必须禁止乱捕乱捞。

特邀主编老师 xiaoliu321@163.com 点评:

质量较高,欢迎使用。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资源难易程度:★★★★★★★★★★★★★★

成套相关资源
下载过本资料的用户还下载过
一周排名
相关搜索